试议浅析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由站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32144 浏览:1466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的水平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高校中往往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在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没有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过分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考核,忽视教师个体发展,参与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等问题。本文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评述,并从设置灵活的评价方式,合理减少青年教师的课时量,体现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荣誉感,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教学评价中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大学教师
1674-9324(2013)05-0263-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不断的改革完善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学校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承载者。一支拥有良好道德情操,高水平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无疑是促进大学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高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和方法来促进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种评教方法,即由学生给老师打分的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的一般做法是,学校将所有课程分成几大类,如讲授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等,每类课程设置一些评价指标,由学生根据这些指标对所学的课程及主讲教师进行网上不记名评分。每学期末教务部门汇总每门课程的学生评价分数进行公示,以此来加强教学管理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不可否认,此种方法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校对教学的管理,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提高,评价的结果也一定程度的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评价能够激励教师的进取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一线中,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然而这种评价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本文作者结合高校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主要针对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改进建议。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评价没有充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差异

由于实际操作的困难,一般学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无论课程本身的性质是否存在差异,大都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指标,比如,大学作为基础课的数学、历史等与作为专业课的生物、生物统计等在评价指标中都有“能否反映国内外研究新进展”、“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认真”、“讲课方法有启发性,课堂气氛活跃”等,在这些课程和指标中数学、生物统计等课程在反映新的研究进展和促使课堂气氛活跃等方面有一定难度,而历史、生物等在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方面则不易体现。学生在评价时只能根据系统中提供的统一指标进行打分,没有选择性。有些指标中的内容在实际课程讲授中难以体现,学生在评价时,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分。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可比性值得商榷。
由于评价系统的操作不够灵活,也容易造成评价对象的偏差。教学评价系统在设置时,一般是一门课程评价对应一位主讲教师,而在实际大学教学工作中,根据需要一门课程可能由几名教师讲授,而教学评价只针对排名在第一的教师,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不出来,或者都转嫁到第一任课教师身上,这样反映出来的教学评价也不够客观。
同时被评教师的背景不同,采用相同的评价要求也不够合理。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对所有教师采取同样的要求,设置同样的评价标准,教师的个体差异难以体现。比如刚从业的年轻教师与专家型教授之间的差异。大学年轻教师多是非师范或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经过硕士、博士阶段专业科研工作后直接进入大学的讲堂,没有经过教育系统专业训练,从事的课程教学有时对他们自身而言都是新课,不经过一定的消化、适应和锻炼,就让其走上讲台,与专家型教授一样提出较高的教学和教改要求,难免有拔苗助长的取向。并且由这种差异造成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不够客观公正。

(二)教学评价与教师的工资晋级,职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称评审、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很多高校,教师的工资构成中大部分是所谓的课时费,即学校根据每个教师完成的学时工作量多少来确定工资,超出额定部分的课时工资多发,不足的扣减。职称较低的年轻教师,本身不能指导研究生(无法折算课时工作量),而为了达到足够的工作量和拿到足额的课时工资,就需要努力的开设和讲授尽可能多的课程,按每门课40学时计算,一个年轻教师要完成学校规定的额定课时工作量(按每年260学时计算),每年至少要完成6门/次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哪门课有时根本没有选择,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也很难体现,而同时对应于他的有6次被学生评价的机会。从事过教学的人可能知道,一年讲授6门课,对年轻教师而言,无论从专业知识或是投入精力的角度来说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对于高职称教师,每年可以只上一门课(大部分的高校有规定教授必须上讲台,每年至少给本科生上一门课),因为有指导研究生等折算的课时,很少受到课时不足的影响,他们可以从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或精力等方面投入更多,保证一门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审时,也往往趋向于惩罚性质。有学校规定教师有一门/次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低于80,则三年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这对年轻教师的影响也很大,如按上述课时计算标准,一个人三年要讲授18门/次课,有18次被评价的机会,这么重的讲课任务难免会有不达标的课程,即使别的工作都很出色也常常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在职称评审时被一票否决。这样对于年轻教师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工作的积极性都产生较大影响。
(三)过分利用教学评价来实现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的管理,忽视了教师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学和科研常常被认定为大学的两大主要功能,要讲授一门优秀的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出色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工作做基础,恐怕只会纸上谈兵。在以往的高校建设中,学校大多把精力主要放在科研上,因为科研更能体现教师和学校的成就、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新时代大学教育的要求,以及就业形势的压力。学校也在逐步强调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与科研相比,教学带给教师在成果,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使教师走上讲台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中也是学校管理者们时常在思考的问题。既然教学成果的奖励较难体现,就用教学评价来实现对教师及教学的管理。但如何平衡教学、科研及其他方面对教师的发展及影响没有很好的体现。有句俗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有些大学的管理者,认为只要学生不学习或学不好,都是教师的责任,是教师教的不好。这种思想往往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教师同样是学校的主体。高校的教师除了教学和科研外,往往还有很多社会责任和工作,以及家庭责任和自身爱好及个性的发展。过分的强调教学一定程度上束缚教师其他工作和爱好的开展,教师没时间进行自身的学习充电和发展提高,很难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难以保证以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里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四)参与评价的主体过于单

一、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3],影响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在通常情况下行使教学评价的主体就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好坏,也使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思想意识比较强烈。教师的知名度,认知程度、资历、职称、学历等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打分取向。学生往往崇拜那些资历和知名度较高的教师,评价也相应较好,反感教师同时讲授多门课程,没有学术和科研专攻,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势必会影响教学评价。而有些课程是必修课或是学生为了达到学分要求必须选修的课程,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内容缺乏兴趣,因而他们衡量教师讲课的好坏往往更看重该教师是否风趣、幽默、生动和有,这种导向在学生中较普遍。这样常常会引导教师在讲课中引入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去迎合学生的评审标准,而忽视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真正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对于不善于幽默的教师来讲是很难“取悦”学生的,教学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同时单一的教学评价主体,使得教师怕“得罪”学生,想方设法的迁就学生,学生逃课、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考试还要拿高分等情况,教师不敢管也不愿管,这就使得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为了学分,选了一门课,平时从来不去上或是只上过一两次,考试前临时突击,一样可以得高分,有时对哪个老师授课都对不上号,如何进行评价呢,只能胡乱打个分,反正老师又不知道是谁。作为教师迫于学生评价得压力,也希望学生在考试中都能顺利过关并取得好的分数,也常将考试范围和重点等圈定给学生,以此获得较高得教学评价。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教风不良,学风下滑,真正的教学质量下降,害的还是学生自身和学校[4]。

(五)教学评价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缺乏学生和教师间的及时沟通

学生用教学评价系统对教师授课进行打分或提建议,一般是在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在网络上不记名进行的,并且基本上是对课程的综合评价。而教师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一般在下一学期初,此时教师面对的课程和学生早已更换,这种教学评价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无法与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或授课方式。学生也很难针对具体每堂课的内容及教师的讲授方式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和与教师适时交流,这些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议

针对以上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建议如下。

(一)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差异设置评价指标

对于刚从业的青年教师评价更多地着眼于备课的认真程度,教学基本规范的执行,教学基本要求的达成情况,首先应使其形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于专家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及特色方面的评价。再比如对于实验课程的评价,可设置对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原理是否解释清楚;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对于实践与实习类课程评价可设置,如组织实践或实习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理论知识是否得到加强;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否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得到提高等。对于多个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时,可以把一个教学团队作为评价对象,以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放宽教学评价在职称评审等环节中的要求,合理减少青年教师的课时(工作量)

教学评价分数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和职称评审时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参考,在此基础上,放宽对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如70分以上),通过奖励政策,对评价分数高的教师在同类教师的职称评审等环节进行适当加分或优先考虑等,以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后备军和生命力,要使他们尽早的成长起来,就要合理的引导,不能急于求成,过早的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要首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专心一门或两门最擅长课程的讲授,减少课时和一部分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备课和参与教学研究与科研工作。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为基础,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就会充满自信,同时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三)通过教学评价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荣誉感,促进教师各方面协调发展

尽量摆脱用纯粹的教学评价对教师进行考核所带来的束缚和压力,对教学评价优秀的教师,教学中有特色和长处的教师多进行鼓励和宣传,以教研室、学科、系、学院等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向这些教师学习。同时注重学习老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严实的工作作风,发扬他们的优良教学传统;学习中年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学习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神思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5]。对优秀的教学成果也要进行适当奖励,教师的劳动成果能通过教学充分得到体现,教师能在教学中获得荣誉,不但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同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强身健体、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