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要语文教学中要突出诱思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33750 浏览:1563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材谈古论今,内容丰富,知识庞杂,有着积极深刻的内涵,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语文学习在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要必须重视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标准明确指出:“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然而,受多年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未能体会出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依然坚持旧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导致现在有的语文课,总给人这样的感觉:教师讲得烦,讲得累;学生学得苦,学得厌。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无论付出多少,总感觉学生没有丝毫的进步,学生反而厌倦心理越来越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严重。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接受,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体现。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佳的。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亲力亲为,又怎能让他们认知、理解、体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笔者认为先要倡导诱思教学,在“诱”字上下工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夫,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诱在开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想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开端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根据中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特征,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语、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迅速地融入所学内容,进入课文,思考问题,探究文章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所以,对于教学来说,课前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去。
诱在开篇,我们可以巧设悬念或借用故事、对联、成语、名言名诗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调动其思维进行探究式学习。但是,我们在设置开篇内容的导人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东西,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实际和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感觉到亲切,同时好奇心也会推动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效果和学生被动接受是完全不同的。

二、诱在过程

只有良好的过程才会有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内容和容量比起小学阶段来说增加了很多,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还可能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学生个体身上可能表现得更明显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需要及时巧妙地提示,鼓励其深入思考或换角度思考。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常会出现“卡壳”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纠正、批评,而要诱导学生思考。诗词、文学鉴赏部分往往是许多学生的弱项,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上本身就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更不用说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抒发的情感内容了。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就会“卡壳”,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教师不要抱怨学生,而是要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从诗词的关键字、词、句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耐心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当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从中领悟学习的方法,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也会更深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表现,适时地予以学生恰当的提醒、引导,可以让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向,明确思考目标,因而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享受积极思维后的成功与乐趣,学生在莫大的成功之中也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诱在结尾

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只是考虑怎样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们教师的谆谆诱导,让学生悟出规律,从而形成属于自己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方法。语文课堂不是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一点一点吞食知识,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诱导学生独立地去认识和创新。
例如,学习老舍的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回忆或者寻找内容相似的文章,在比较中让他们自主分析、自主讨论、自主评价、自主归纳,并让学生按照他们思路仿写此类文章。这样的课堂结尾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感悟行文规律,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语文素养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像一句古语所说:“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诱在结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的迁移、规律的总结,成为一个掌握“捕鱼”方法之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