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课学生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8900 浏览:346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导课是由旧知过渡到新知的语言纽带或新课前的开场白。导课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甚至只有只言片语,但在教学环节中却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激进作用。好的导课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寓教于乐,导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课的方法

虽然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导课方法不尽相同,但我们要科学辩证地对待“教无定法”这一说法。凡是在教学上有所成就,并形成风格的教师,对于导课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对教材的编排体系、文体特征、训练重点、学生思维特征、教材与学生的内在联系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导课很有魅力。

1.利用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这种方法适用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这种导入法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月光曲》这篇文章,学生对钢琴不了解,但他们对优美的乐曲旋律很感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欣赏,对贝多芬《月光曲》的意境进行初步感知,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随即导入新课:这样优美的乐曲是怎样创作成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
运用情境导入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是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发人深思,或者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了。

2.利用对比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裁相同,结构相似,有着内在联系但是又存在不同点的文章。例如,《琥珀》这一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块人工合成的琥珀。在导入时,先让学生观察琥珀有何特点,然后提问:与书中的琥珀有何区别?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简洁明了,在对比中给予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再比如,二年级课本中的《美丽的公鸡》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骄傲的孔雀》,知道它很骄傲。我们今天来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说孔雀骄傲,而说公鸡美丽呢?这样,通过教师提供的对比性资料,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3.运用直观形象导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直观形象,可运用投影、幻灯、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参观访问等方法导入的文章,这样可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或半具体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的认识由具体上升为抽象,而且印象深刻。例如《落花生》一课,作者教育子女做人要像花生那样脚踏实地,不图虚表,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道理较深奥,这也是这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在导入前准备一捧花生,导入时,先让学生观察花生的特点,等到学生有了直观的感知后,教师再提问花生成熟后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相机导入。

二、导课要注意的问题

1.找准导入点

教师应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最近的学习兴趣区导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2.导课语言切忌冗长

导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提高课堂效率。导课不能牵强附会,把一些与课文不相干的内容扯在一起,滔滔不绝,进行长篇讲演。

3.导课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导入语切忌用生僻、抽象的词句,故弄玄虚。导入语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思维、语言特征的语句导入。导入的语言要浅显易懂、亲切,使学生易于接受。

4.导入的反馈信息要及时总结

每上一节课,导课都要精心准备,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总结导课的反馈信息。导入后,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总结经验并写出心得体会。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首要条件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否则再好的导课也只能是走过场。
总之,导课的方法是多样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作为教师,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摸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将导课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学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 冯 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