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灵活性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8736 浏览:338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才能活起来,这样思维活起来了效果也就好起来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这样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哪来活力呢。《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与用分离,把数学与生活需要割裂开来。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教学中要重视以下环节。

一、课堂教学与肢体语言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的肢体语言是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个性的一种反应。这种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在数学知识巩固与运用中发挥作用。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后,为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势演示乘法口诀。其做法是:伸出双手,十指平伸,掌心向上,从左至右,几个9就弯曲几个手指,曲指左边的手指数代表积的十位数,曲指右边的手指就代表积的个位数。以此类推,可用手势表示示9的全部9句乘法口诀。又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设计"用食指凑十"的游戏: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使学生对学生的。这些充满趣味性的知识巩固训练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记忆。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灵活性

可有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给一位低年级学生出了一道题:一个数得9,比另一个数少5,另一个数是几?该生回答:9-5=4,另一个数是4。接着我又出一道题:小明得了9个五角星,比小红少五个,小红得了几个五角星?这位同学想了想,说:"9+5=14,小红得了14个五角星"。数量关系相同的两道题,同一个学生却做出两种不同的回答,这说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该生之所以能对第二题做了正确的回答,是因为第二题的内容贴近生活,他可以根据问题提供的情境,借助与形象进行思维。这个例子告诉我,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看到生动的背景,从而能借助于生活经验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结构,把握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现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教学时,要对数学内容的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的调整、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改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过于划一的教学要求和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真正使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发挥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例如,教学几倍要求和应用题:东方轮运来集装箱280吨,启明轮运来的集装箱是东方轮的6倍。两轮共运来多少只?这道题目的内容离我们西北地区孩子的生活较远,于是我在课前出示当地老少皆知的苹果销售信息,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好几道应用题,如:红旗坡一队10月份卖出280吨的苹果,二队卖出的苹果是一队的6倍,两队共卖出苹果多少吨?"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学生较生疏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身边的题材,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教育。

三、课堂教学与现实问题的灵活性

教学的任务就在于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在低年级设计了一道练习:"小明有100元钱,他买了一个书包52元,一支铅笔盒8元,小明用去了多少元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买两样东西,用去60元,但又不放心,题中还有"100元"这个条件没有用上。这道题中"100元"是多余条件,这个条件放在这里,学生对此提束手无策。因此,平时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设计条件多余或不足题,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能力。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王大爷利用一堵院墙,其余三边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花圃,如果要使花圃面积达到40平方米,那么篱笆的长应为多少米?"先让每个学生考虑2~3分钟后,再请学生回答,学困生认为此题缺少条件不能做,中上生马上站起来回答:篱笆长=上底+下底+高,上底+下底=面积χ2÷高。引导学生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在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环境中,可以自己设计解决方案,在参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王叔叔去瓷厂买4个中号牡丹瓶,每个零售价65元,5个或5个以上可以按8折优惠,王叔叔可以怎样买?学生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王叔叔就按零售价买4个(他只需要4个花瓶),另一种认为王叔叔应该按8折优惠买5个(按优惠价买5个和零售价的4个价钱是一样,同样的价钱,可多得1个花瓶......)。以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编题,解题策略是开放性的,对学生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味。同时,还要注重课后的实践性。一切创造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活动并非一时一事就可以完成,他是一个个完整过程的链条。所以,实践活动不要老是停留在课前或课上,还应该安排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如学生"长方体表面积"之后,课后布置这样一个活动:"请你当一名小小设计员,给一个花瓶配合使得箱子。"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要知道瓶子的大小,还需要考虑里面放泡沫的位置等等,最后算出共需纸板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灵活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是教师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创设现实的,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