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物理物理性教学中应注意理由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6236 浏览:216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教学课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效果或某种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一、重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迪思考、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协作交流、总结与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过于强调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启迪思考、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三个环节却不甚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一片茫然,以致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认为探究式教学不仅耗费了时间,而且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不及教师直接讲解来得深刻、牢固.其实,不是新课程理念出了问题,有问题的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全面.许多教师在创设出情境后就直接提出需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这种做法看似结构完整,水到渠成,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所要探究内容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一无所知.

二、指导学生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是写实验报告.其中之一是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实际上是要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前完成一次心智操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实验的全过程.实验步骤一般应该按照“用什么工具测出什么物体的什么量,为什么”这样的格式来书写.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在探究问题时,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例入手,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用身边的小物体进行物理实验:用盛水的玻璃杯代替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透过小水滴观察电视荧光屏上的三原色;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通过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用力捏鸡蛋体验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将鸡蛋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归纳总结物体浮沉条件;等等.

四、探究活动应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理念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教师是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有责任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并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
例如,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有一个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猜想,实验后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是相等.虽然他们的猜想是错的,但我还是表扬了他,并希望更多的同学去大胆猜想,并像他一样在实践中检验猜想.

五、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联系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个学生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立刻意识到七年级数学中已学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表述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需用“平面镜成像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即可.这表明我们教物理的同时,也应关注其他科学学科的发展,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六、课外要恰当安排探究性活动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自然科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经验和感受.而课外探究活动恰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掌握和拓展物理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物理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利用有关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展富有成效的课外探究活动,教师必须制定周详的实施计划,选择所需器材不多,容易完成,选取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作为课外探究的内容.
例如,“气压计测相对高度”、“小孔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探究”、““纸片下落快慢的探究”等.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向导”的身份同他们一起分析,协助他们排除探究中的障碍.每次活动后,还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探究成果,让学生在快乐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新,把探究性教学方法中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与其他教学方法整合,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