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探物理教学“导入”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3877 浏览:1567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是被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比较浓厚,但是随着抽象概念、规律和繁杂的数学运算的出现,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会逐渐减弱,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好物理的信心.进入高中阶段,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上升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不少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压力增大,表现出对物理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丧失兴趣.直接的近景性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地主导着学习动机,而直接的兴趣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只依赖于直接兴趣,更应该使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没有学习者的积极的、主动的活动,就不可能掌握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社会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历史经验.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即由“学会学习”转变为“学会求知”,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掌握课堂导入技巧.成功课堂“导入”,是成功的教学的开始和关键.
所谓“导入技能”(简称“导入”),是指利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主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结构中,即体现在一节课的开始——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情境.
导入技能的作用可简单概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帮助学生收敛一节课开始的心绪;第二,设置物理情境,营造学习气氛;第三,承上启下,开宗明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第

四、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道理等,刺激学生的学习活动.

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笔者感悟出几种物理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

随着“农远”进入我校以来,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的研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设置一种特定的物理情境让学生欣赏与体会.

二、经验导入

通过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采用类比、对比、演绎、归纳等方法,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以由 “牛顿第一定律”中运动和力学的关系,即由“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进一步提出若“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如何运动”?再有生活中推车的经验:大家都知道推力越大,车的质量越小,越容易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从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
又如,在讲“电场”知识后,再学习“磁场”,完全可以通过类比方法,由已有经验导入“磁场”的教学.经验导入的思想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另外,颜语、俗语等民间经验,也能应用到经验导入技能中.例如,从“水往低处流”导入“重力”的作用等.

三、实验导入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演示、分组、课外实验,不仅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调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实验导入就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挖掘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从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讲“单摆”时,教师可由“单摆实验”开始,引导学生探索摆的运动规律;在讲“电磁感应”、“自感”时,教师可利用大量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电磁”之间的联系;在讲“光的色散”时,教师可由“三棱镜将白光色散”,启发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自制器具实验,导入新课.
又如,在讲“离心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内部带电路的玩具陀螺,引起学生对它的“旋转发光”产生兴趣,自然提出“为什么它一转,灯就亮,音乐就响?”的问题,再讲“离心运动”,问题便迎刃而解;在利用“平衡教具”(不到翁等)学习“平衡的种类”时,形象直观;用“自制带的陀螺”,研究导入“物体的颜色”,也可带来生动直观的效果.

四、悬念导入

采用设置悬念的手段,刺激学生的求知探索.通常采用“小魔术”、“小故事”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在讲“速度”时,可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设问:乌龟,兔子究竟谁跑快?引起学生讨论、争辩,从而引入“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的各种技能要因材而施,也可能在教学中同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运用“导入技能”,是学生产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自学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