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新感受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12314 浏览:487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着转变。新课改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课堂教学
1674-4810(2012)24-0165-0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不单单是对原有教育理念的改革,更是对整个传统教学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与挑战,对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西藏地区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基础普遍较差,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地区还停留在教师“说”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非常机械,加之物理知识间有着较强的前后连贯性与系统性,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在西藏地区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成了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转变课堂主角

由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物理教育工作。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新课改赋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角色由以前的赶路人变为引路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从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天体运动这一章节的教学上,先让学生预先了解一些关于行星、人造卫星等的相关知识,课程伊始向学生发问,“用不同的初速度抛出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们积极开动大脑,各抒己见。有学生认为,如果竖直抛出物体,并且初速度足够大,那么物体将脱离地球引力飞向太空;也有学生根据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推测,如果平抛的初速度无穷大,那么抛体将永远不能落地;还有学生认为,当抛体的圆周运动速度刚好与地球的引力和其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相等时,抛体将沿某一固定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既激发起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育。

二、变质问为发问,引导学生发散思考

新课改中,教师的提问应不再同以前的质问,质问只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考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发问”开始,发问能够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才是发问。发问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开发未知,自己去了解、学习、讨论、实践、判断、归纳、总结。让学生敢于去探索,敢于独立自主思考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发问的最终目的。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的教学中,除了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分析结果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发散性问题:
思考1:实验中为什么要舍去孔点密集的地方,从点疏的地方开始测量?
思考2:本实验采取的是从原点开始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点A、B、C、D……如果不是取5个点呢,结果会怎样?
思考 3:在求每一计数点的速度v时,怎样选取数据测得的结果最准确?
思考4:逐差法求加速度a的原理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没有?
思考5:实验数据中任意两段相邻距离,可以求出加速度使用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该公式在我们身边所见的场景中能用上吗?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不能体现出来,新课改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让学生自己去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教师通过情境式教学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参与有趣的实验等手段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从学习中学到知识的同时,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变负担为兴趣,让学生长期自主学习。
此外,长期以来,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目前,小课题研究已成为国外教学及发达地区在作业布置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通常把小课题称为project,其教材中有许多project。学生对于小课题的探究非常感兴趣,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也更注重团队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进行小课题学习有以下优点:一是一个小课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进行探索的余地与进一步思考的空间;二是在小课题学习中其过程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进行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三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实现,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作用;四是小课题的学习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十分有趣的,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物理的现实意义。
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是要改变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利用多样化的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深入的,它不仅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最主要的是影响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吸收。教师应努力将新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享受教学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心态得到开放,思维得以解放。由此可见新课程、新理念的贯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事,必须依靠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吴加澍.面对新课程的思考[J].物理教学,2007(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李继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