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调查研究一年级课堂常规培养目前状况调查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14705 浏览:597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笔者对所在的小学及周边的三所学校的32位老师发放调查问卷,此调查涉及所教的科目为一年级所有语、数及音、体、美、英等综合学科,目的是调查研究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常规培养现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课堂常规;现状调查;研究
1992-7711(2012)21-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083-2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常规作为课堂中的一项管理制度,规范着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教学秩序,培育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1年我国掀起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后,“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新秩序的“召唤”己经构成了对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独白式演讲”和学生们的端坐静听现状的有力冲击。做为培养的起点,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常规培养在当下是怎样的一个现状?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这种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受众多一线教师的关注,而国内在此专题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的甚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见是重要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价值的认识

由访谈及调查可见:大部分的教师都认可了一年级进行课堂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并尽早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高年级教师是为实现其到了高年级能“轻负高质”的目标而强调了一年级常规培养具有基础性;一年级任课教师认为有必要更多是从能否轻松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去考虑;班主任认为有必要还牵涉到学校与其它老师对自己班的评价问题。可见大部分老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价值的认识都停留在其课堂管理作用及其效应的层面上,即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规则的建立,就容易造成课堂管理效率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的产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班级形象与荣誉;而关于课堂常规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一线老师们却谈得很少,表现出对课堂常规价值理解的普遍不够。

(二)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内容的认识

对于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一般都会用内容丰富的课堂规则,使他们知道作为课堂成员应该明了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且从一开始就规范课堂成员的行为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及时纠正问题行为。那么,教师会在一年级的课堂常规里制定的常规内容有以下特点:

1.在内容上具体要求大同小异

①姿态类。
此类常规是一年级教师对学生在坐、站、行等方面的课堂常规要求,上课仪中起立敬礼时,老师会说:“我来看班上有几个小”,或夸赞某个孩子最象小松树,以此来激励孩子“站如松”。这样的体态训练其实古已有之,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历史传统,即家长们常说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良好的体姿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当然是积极意义的,与课堂教学到底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在访谈中我发现老师们更多地是从“精神面貌”角度来考虑的,认为姿态不规范,上课质量会受影响。确实,在公开课观摩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的起立等动作可以给观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上课的老师也是一种鼓励,反之,松松垮垮、东倒西歪的体姿则很容易让人觉得师生的教学状态不佳。
②听课、发言类。
一般语数外主课老师会非常重视这一类课堂常规要求,具体说是:专心倾听、积极发言,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个规定,老师还会对举手、发言等相关行为做出详细的规范。如统一举哪只手,举四根指头还是五根指头都依教师的习惯而定;再如发言时有没有开场白,结束时说什么样的结束语都有讲究,我考察中有四个班的五位教师要求在别人评价自己的发言之后,被评价人须用“谢谢你的评价”来作为结束语。
③用品管理类。
课堂上孩子可能同时使用到多种学习用品,如铅笔盒、学具袋、水彩笔等,能否养成有条不紊、轻拿轻放的习惯,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特别是一年级。课堂上的一些“违规”行为,其中不少与学具管理不到位有关(如铅笔盒噪音),有的还有“做小动作”之嫌。教师们都说,现在的孩子管理自己学具的能力实在太差,每节课都要因这些小细节而影响课堂节奏。更不必说各种花哨的玩具化的文具对儿童的影响了,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有时整节课都在玩弄自己的小玩意。

2.表述方式生硬呆板,不贴近儿童

在收集到的32份教师问卷中,接近七成的教师都将常规内容表达为“不……”、“必须……”“如果……就……”其中心词多数是“禁止”,缺少儿童化的表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好好学习”、“认真听讲”等规范制度带有成人化的口吻,疏离于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生活化语言,从而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抽象与模糊,使他们在遵守与违反中漂移,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平衡点,我只在一个班级里发现教室门口就贴着这样一句话:“仔细听你就会明白,认真看你就会了解,大胆讲你就会交朋友,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些规则和要求都非常具体,操作性强,可惜在调查的班级中所占比例却非常小。

(三)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堂规制定方式的认识

从调查可知,在常规的制定方式上,接近八成的教师认为这是教师的事,只有两成教师愿意与新生们共商,多数教师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一些,但不强,而学生对“自己管自己的能力”的评价明显高于教师评价。由此可见,多数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信任,导致了在制定方式上教师绝对的权威。虽然有研究证明,在新课改的培训中,教师的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已经开始把对学生的被动管理逐渐向主动管理转变。但是在一年级的课堂常规制定上,教师的角色转变仍然非常缓慢,甚至举步不前。整个一年级期间,课堂常规大多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师生共商达成的规范不仅比例小,而且程度低,新生主要处于被要求、被塑造、被控制状态。有老师认为,这是整个一年级阶段的共同特点,一般要到三年级,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和老师共商、合作的水平。

(四)教师对一年级课堂常规培养方式的认识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