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太后《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1727 浏览:964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材分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选自《战国策》,文章故事性强,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学好本文对后面《左传》《国语》等其他历史散文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从知识结构看,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还不够丰富;从心智和情感看,他们处于成长期,特别是叛逆性比较强的孩子对家庭教育等问题可能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因此利用本课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刘向和《战国策》;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关键词句。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劝谏技巧。

(三)情感目标:领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劝谏巧妙、说理透彻是本课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分析理解高超的论辩艺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性的分析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爱。
【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我准备以诵读为主线贯穿本课的教学,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讨论鉴赏,教师重在点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注重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自我教育为主。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更直观生动。
【时间安排】
本文一共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检查预习,识记知识—指导诵读,疏通文义—研读课文,辨析艺术—归纳总结,感悟母爱—拓展延伸,比较鉴赏”的六步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主要用讲授法)

本环节教师用经典语句和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俗话说:“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话说的好坏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特别注意说话技巧。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有着高超的说话技巧的政治家——触龙。(板书课题—触龙说赵太后)

二、检查预习,识记知识(10分钟,主要用自学法)

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识记作家、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
(一)作家知识:刘向(前77年-前6年),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是《新序》《说苑》和《战国策》。
(二)作品知识:《战国策》是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的国别体史书。具有叙事简明,描写生动,语言富文采等特点。
(三)背景知识:这个故事大约发生于赵孝成王元年。当时,赵惠文王已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小,便由太后赵威后执政。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攻赵,赵国势单力薄,形势危急,只得向齐救援。齐却要“以长安君为质”才同意派兵。太后因溺爱小儿子,不肯。本篇课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板书—刘向《战国策》)

三、指导诵读,疏通文义(25分钟,诵读法、讨论法)

(一)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通过集体读、个别读、分角色等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人物形象,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语感。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将学生带入角境,领悟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高超的语言艺术,并能激活课堂气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诵读的同时解决疑难重点词句,如古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本环节使学生基本达到熟读课文、通畅翻译的目标。
(二)理清文本结构: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得出本文围绕着“说”字分为三部分,即“说”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作简要分析。

1.“说”的起因(第一自然段):三对矛盾。

2.“说”的经过(第

二、

三、四自然段):论辩艺术

3.“说”的结果(第五自然段):矛盾解决

四、研读课文,辨析艺术(30分钟,主要用问答法、讨论法)

文章开头部分交待了故事的起因,即三重矛盾。秦急攻赵、齐要人质、君臣分歧。在这危急关头,触龙知难而上,面见太后。
教师提出问题:触龙是不是也会碰钉子?他用了哪些策略来劝太后的?然后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触龙用了四个回合太后周旋:
第一步:问饮食起居。触龙深谙太后此时的心理。先王驾崩,外敌入侵,骨肉分离,君臣矛盾,众多的压力集于一个女人身上,此时赵太后可谓满腹委屈,迫切需要体贴安慰。触龙经过嘘寒问暖,让赵太后感到到底还是老臣体贴自己,从而解除了戒备,缓和了气氛,使太后“从盛气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为下一步进谏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招用的是缓冲法。(板书:问饮食起居 缓冲法)
第二步:求舒祺之职。引导学生分析触龙为何在国难当头之际来谈私事。对此问题,可能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领会,教师点拨引导。触龙提出为自己的小儿子谋职,给太后造成错觉,此来是为儿子求职的,不仅消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疼爱小儿子的问题上引起了共鸣,于是“笑”了起来。这里运用了心理学上的引诱法。(板书:求舒祺之职 引诱法)
第三步:谈燕后之爱。这时,太后虽然心情好转了,但时机尚未成熟,触龙不谈“人质”之事,反而谈起了燕后,而且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甚于长安君。这样旁敲侧击地使太后明白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久远”的道理。(板书:谈燕后之爱 侧击法)
第四步:论王位承袭。触龙借赵侯和各国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心悦诚服,同意长安君质于齐,于是齐兵乃出。劝谏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果。最后用的是单刀直入法。(板书:论王位承袭 直入法)
小结触龙的劝谏技巧:由远及近,层层深入,从冰冻三尺到坚冰消融,从溪流潺潺到波涛汹涌,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五、课堂总结,感悟母爱(10分钟,主要用讨论法、自我感悟法)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身边的故事,谈谈如何看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畅所欲言,进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行自我教育。教师引导、点评。

六、拓展延伸,比较鉴赏(5分钟,本环节由师生共同完成)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作比较,概括委婉巧妙的劝谏艺术。本环节与已有知识相联系,进行比较鉴赏。可以找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别归纳,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七、布置作业(3分钟,主要用练习法)

写作练习:以“ 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教师提出写作要求:最好以父母爱子女为内容,并注意劝谏艺术。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1.板书围绕“说”去设计,注重体现从结构到内容再到艺术特色分析的教学思路。

2.板书设计以“论辩艺术”“爱子观”为主要内容,不面面俱到,突出重难点。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刘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