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篱笆拆除“篱笆”透“绿”生活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8744 浏览:332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方面。可惜,一直以来,在现实语文学习中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体验”的问题,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从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脚等角度,探讨课堂教学如何与生活实践无缝对接,从而寻找走出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践体验 途径探索

精美的文物,如果只在警卫森严的地下室,它的旷世惊艳或为湮没无闻;娇美的红杏,如果仅开放在高墙小院,它的无边春色终是孤芳自赏;活泼的语文,如果在气氛窒息的教室里,它的多趣灵动只是“天方夜谭”。
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课本、教参、标准试题,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教材、教参、标准答案,教师成了应试的传声筒。教师观语文为残羹鸡肋,食弃两难,唯值日“撞钟”以求塞责;学生视语文为洪水猛兽,必欲躲之而后安。目前,造成语文学生厌学、教师敷衍的原因,应试制度固然有关,但教师的理念落后、教法陈旧也必须正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恢复语文的活泼灵动的本来面目呢?“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课堂与课外生活一体化,让它们无缝对接,是解决眼前语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

动耳,倾听生活优美的旋律。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将初中语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是“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因势利导,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大自然,尽可能地将课堂设置在大自然、设置在生活中,甚至就以身边的大自然、身边的生活为课堂呢?
在这个天然的语文课堂里,我们带领并引导孩子们“竖”起自己的双耳,侧听划过丽日晴空双飞归燕的啁啾、聆听弥漫月下池塘绽放夏荷的天籁、寻听振动庭院高枝坚守秋蝉的叹息、卧听轻叩木棂柴扉款款冬雪的问候、随听穿越闹市街头嬉戏顽童的喧嚷……让孩子们练就一双敏锐的“顺风耳”,如海绵吸水般接纳生活深处奏响的妙音,品赏世间纯“绿色”的音乐之声,每次听“课”归来,就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向大家泄露着“天机”。望着他们烂漫如花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到,这自然、生活不就是天地间最动听的语文课堂?
生活是语文的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因为如果缺乏一双灵敏而善听的耳朵,就不可能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不可能领悟隐藏在文字里面的深刻含义的。试想,连生活这本无字之“书”,都能听懂,你还担心他们上课不会听、听不懂有形的语言吗?
动口,表达生活深刻的理解。“读,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我的叔叔于勒》分角色朗读,能让孩子们认识到作品里“拜金”者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生一段《杨修之死》评书,能使他们自己置身千百年前的“刀光剑影”;一曲原汁原味豫剧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让身处中原的大家学起《木兰辞》,感到格外亲切…让生活也走进课堂,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动口解“读”文本。这种近距离的互动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固然有一个事先紧随教材的计划,但不越雷池一步的做法、了无新意地照本宣科,只能拒学生于千里之外。事实上,我们可根据时令变化,结合教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中秋节要到了,我们可以举办一个“中秋晚会”:在联合国总部,假若你是中秋佳节的形象代言人,你如何向五大洲的宾朋推介中国的“团圆之日”?假若你是这一活动的策划者,你有怎样的创意,又如何向大家展示?在“记者”招待会上,但见平日里口无遮拦的野小子,此时变得温文尔雅、妙语迭出,仿佛他自己就是炎黄子孙优秀代表;五月初五,举全班之力,办全校性“端午文化节”,征联语、集短信…小小学子,俨然已成传统精神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这里所谓一起生活,并不只是住在一处地方的意思,正是要接触他们的内心,而且完全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了解,而且他自己差不多融和在里头。”动口随意表达,正是打开课堂堤坝、引不尽生活源头活水汩汩而来的重要方式。
动手,描绘生活精美的蓝图。杜威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这启示我们应树立语文课程生活化观念,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
当有学生用三幅赵太后“眉”“嘴”脸谱变化的漫画,来解说老臣触龙独具匠心高超的劝说艺术时,当有学生用函数图象画出“变色龙”的心理变化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实践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语文学习自然的组成部分呢?
动脑,展示生活思维的舞姿。“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学生上一节课,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独立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千万别因为学生年龄小而低估了他们的创造力。正处思维活跃期的中学生,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他们的大脑被激发,神奇思维舞姿所展示出生活的深度广度,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望其项背。
动脚,测量生活的脉搏。“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既能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为什么就不能以生活舞台作语文大课堂呢?
走出校园,以地为纸,心作笔,挥洒豪情。我们师生曾一同远游兰考东坝头黄河滩,驻足视察之地,师生感触伟人情怀;也曾一同深入民族乐器厂,参访巧匠能工,抚弹古筝,大家既为为兰考物产——泡桐自豪,更为家乡人民创造力而骄傲。
在这天地语文大课堂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师生无间,我们都是测量生活脉搏最忠实的实践者。
只有彻底拆除矗立在语文和生活之间的“篱笆”,走向自然这个大课堂,一同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脚,才能使更多花香鸟语、满目青翠穿透篱笆,使生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唯有如此,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才能在这百花园里尽情呼吸、游目骋怀,采撷诗意、放飞。
作者单位:河南兰考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