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文如何让低年级学生乐学语文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4972 浏览:147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内容和条件不断变化,学习的机会和场所随处可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可见,要使学生终身学习,必须使学生乐学,做到主动学习,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几年来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深深感受到: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进行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 “怕学”和“拒学”。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奠定学生乐学的基础,使学生真正达到乐学。

一、兴趣先导,创设乐学的情境

成功的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很多实验研究证明,学习兴趣越浓厚,孩子的学习越主动积极,智力发展越快,未来的成就往往越大。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以多种方式刺激和感染学生,使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挖掘课文的童趣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如学习了《司马光》一课后,问学生想对司马光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司马光真勇敢,要向他学习,老师又问:“如果是你,怎样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有的同学说可以往缸里放一块木板,这样,小朋友可以抓住木板爬上来,缸也不会坏。我表扬了积极动脑的同学。又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课件出示:优美的荷花池画面,并在画面中出现小鸟和小乌龟,问:“如果小鸟和小乌龟来到荷叶上,它们会把荷叶当做什么,对它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在此基础上又问:“如果你有一片大荷叶,你会把它当做什么,对它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通过回答这些疑问,鼓励小朋友发散思维展开联想空间,在反馈交流后,进行小组练习,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角色体验,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把听说读想写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用“心”感悟、体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让导入更富有趣味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导入要有趣味,如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实验演示导入等。我在教学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是用实验演示导入的:上课时,我先出示自制的教具“乌鸦”与装着半瓶水的小口瓶,依照课文内容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看见了一个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连忙跑过去想喝水,但瓶口太小了,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后来乌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又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注重实践,增加乐学的体验

学习即生活,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教师在准备教学时,要注意把学习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设计。陶行知先生曾大力倡导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能观察;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获得丰富的知识;解放儿童的空间,要给他们一些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做他们自己爱做的事。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有用的知识。我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菜市场,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接着我把教学分为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营造生活化的空间,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组合,而是他们急于认识的一个个朋友。当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他们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课堂实践体验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又如,在《识字3》一文的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我没有急着讲解,而是问问他们读懂了什么?大部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能主动问家长,查找课外资料,还有的学生收集了夕阳、朝阳、朝霞、晚霞的图片,当这些展示给大家时,学生自然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有的说“太美了”“真是美呆了”“我多想亲眼看看呀”等。这样,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让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赏识鼓励,展示乐学的成功

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我能做得好”。学生才会乐于去做。教学生扩词时,看谁的词汇丰富,可把优秀的学生封为“小能人”;教学“把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时,让学生尝尝当“好排长”的滋味;当教学“给下列的字加偏旁,再组词”时,他们体验“魔术师”的风采;当他们用词造句、一段话写得优美时,不仅让他们上台朗读,还贴在黑板报的“明星风采”中,让大家一起分享, 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我鼓励学生把认识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卡,家长帮助孩子把新认识的字记在卡上,每认识十个字就可得到一颗识字小红星,得到五颗红星就可以换一颗识字大金星,最后累计评出班级的“识字大王”。在一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次次的赏识鼓励中,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四、改进作业,让乐学更加永恒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如在题型的设计上,我在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基础、典型的习题,采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命题方式(如“唱反调”“手拉手找朋友”“小猫钓鱼”等),让孩子不感觉乏味,并在轻松中保持学习兴趣;在学完古诗《咏柳》时,课后我让学生把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进行“古诗配画图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古诗的兴趣;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既让孩子们写出一手好字,又不失写字的兴趣,我设计了“语文习字本”,每一页都有漂亮的字头,并鼓励孩子“你会比字头写得更漂亮”。这样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也树立了学生写字的自信心;学了《恐龙的灭绝》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在家长的帮助下去查阅资料,并把探究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这样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更加乐学。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老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儿童的现实经验、书本、生活和未来等出发设计我们的教育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渐消除他们心中的厌学情绪,奠定了他们乐学的基础,并逐步养成了爱学、会学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