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9153 浏览:348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当前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中职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职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而被迫就读中职的。从人员结构来看,农村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心理结构可能被破坏,心理平衡可能被打乱。同时,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期正属青春期,是人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最不稳定的时期。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模糊,积极进取的劲头不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存在下列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障碍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造成成绩差的原因不一,但大多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给予的教育、培养方法不当,其本人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2.自卑心理

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社会上用人单位普遍地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中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处于劣势,甚至不少中职生有“非正规”学校教育的感觉。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常有歧视,使得他们自认为低人一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我认同感较差。

3.情绪不稳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感情用事,遇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中职生比同龄的高中生承受了更多的烦恼和压力,他们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直接、强烈、不稳定,个性情绪带有明显的两极性,且容易走极端,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时常兴奋过头;遇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抑郁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4.违纪行为

正常教学纪律的建立与维护,不但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而且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有着良好纪律保障的校园环境也能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学生违纪行为却比较严重。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未定型的时期,其可塑性较强,他们出现的种种行为大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中职生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只要施以适当的矫治,大多会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可能会对以后有预防作用。相反,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一般问题就可能会演变为心理障碍或疾病,行为问题会发展成人格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问题,矫正起来就要困难得多。而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如果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将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扬长避短,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能。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中职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分年级有选择地系统讲授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职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教材,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整合学校、班级、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心理行为的自我控制、调节和干预,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

3.加强专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日本,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督导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技能的要求甚严,必须具备心理学基础、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关水平堪忧。这方面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当缺乏。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尤为迫切。对专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二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经济建设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在专业技能培训环节上下大力气,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却相对较少。众所周知,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取决于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而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比起普通学校学生来说相对较弱,如果放松了心理健康教育,长此以往,势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和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