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撒下课外阅读“种子”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4091 浏览:1086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何炳章先生在《课外阅读:为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中指出:“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笔者认为,园内开花园外香,如果课外阅读是花香四溢,那么课堂教学必定是满园春华之沃圃。
本论文将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中外经典,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打通两者联系渠道。

一、课前播下第一枚种子:太棒了,明天我也讲一个

课前2分钟,设置一个“我阅读,我展示”环节:由学生提前自愿报名,展示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一本书的名字、一个故事的梗概、一首小诗、一段美文、一点心得……只要有同学说,小学的孩子就会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的分享,然后就会有孩子摩拳擦掌的模仿,一节课一个机会,一学期的日程不难提前预订一空的。
有了这个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向,有选择的请学生讲述相应的内容,使这个环节融入新授课的导入环节。对于就自己的阅读方向不明确以及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请求”学生“帮忙”,让他们查找某方面的资料等等。能帮上老师的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动力呀,往往让老师惊讶的结果就在这时产生了:尚且有阅读困难的她或者他,却捧着大部头,孜孜不倦的读起来……这个小小的环节,对于讲述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别性,让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有机会受到完整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听述者,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的共享性,让全体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稚嫩的心声总会得到同样稚嫩的回应。当然,不必苛求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单单是通过这样一个短小的交流,再加上老师对上台者有意识的重点表扬,不知道有多少小小的心灵在呐喊:明天我也讲一个!

二、课堂播下第二枚种子:课文原来如此丰美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以教材中某一课文为基点。(1)向同题作品延伸。题目相同或相近的作品,由于作者不同,人生阅历和体验不同,情感立意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目的也就有异。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再读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再读读林语堂的《听戏》;通过对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作品的比较阅读和浅析,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领悟到了文学大师们立意有别、各有千秋的写作艺术。
(2)向同类文章扩展。这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也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如,学习了第九册冯骥才的《珍珠鸟》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我与鸟有个约会》这篇散文,该文写作者以关爱之心待鸟在阳台上放枣招揽鸟儿,并多次试图接近鸟儿,结果落了个枣尽鸟飞的结局。其目的是让学生比较两篇散文在内容、构思、特点、艺术构思、风格方面的异同。在比较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和鉴赏。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
2. 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部作品扩展。由于教科书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节或几接文字,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影响。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景阳冈》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激发兴趣:《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那么你最喜欢哪一位?课外认真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笔录出其故事的梗概,并写出你如何喜欢他?学习了《草船借箭》,布置学生读读《三国演义》,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三国英雄会“活动。这样,兴趣有了,任务有了,那汇报便是学生在“三国英雄会”中的体现以及学生笔录内容、感想的张贴展示了。学了《猴王出世》,让学生读读《西游记》;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来读读《儒林外史》;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让学生读读《红楼梦》……
3. 以课文为基点,向同作者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学习了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品读《小橘灯》、《寄小读者》等;学习了《海伦·凯勒》后,带领孩子赏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安徒生的《丑小鸭》,再去读读他另外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既是相类似主题的童话作品,又是出自同一个作家之笔的文章,学生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这些童话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既让学生同情不幸的穷人,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善良、纯洁的高尚品质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更具有广泛性。

三、课终播下第三枚种子:我读书,所以我很棒

但凡语文老师,都会在无意有意中做知识的迁移拓展工作,我们则加大了这个环节的关注力度,使之成为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自然延展的关键桥梁。
课文讲授完毕,集中为学生做一个相关阅读内容链接:可以以作者的其他作品中选择;可以是与课文风格相类的名篇;可以是和作品同时期的其他名篇;可以是课文内容中涉及到的美文名篇……可以是精悍小文,可以是鸿篇巨著;不要担心大部头,只要相关的,大胆地告诉孩子,不要担心孩子太小,吓着孩子,恰恰相反,小孩子面对“重大不足、庞然大物”的镇定,着实应该吓着成年人。这只是一个“知道”的历程,不一定非是一个掌握的历程,多知道一些,有什么不好。何况学生们下节课保不准就因讲述其中某个大部头,赚来无数双大眼睛的注目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策略,以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推动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也正如何炳章先生所推崇的“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分内任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