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论数学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有效利用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6919 浏览:230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动态生成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设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动态资源;善于利用“差别”动态资源;善于利用“偶发”动态资源。
【关键词】数学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有效利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艺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如何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生成,随机调控并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有效利用数学课堂中学生不断出现的生成性资源,让它成为数学课堂中不断涌动的精彩,以而既巧妙地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完成对课堂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又不露痕迹引领学生置身于他们自己创设的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所谓“动态生成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设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有着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老师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定会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动态生成资源呢?本文简单谈一谈笔者的认识。
1.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动态资源
错误也是教育资源,因而,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更不要代替其去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应该巧妙借助错误,组织讨论,明辨是非促生成。例如,数学课上做作业时,教师多次强调:利用公式(a+b)2=
a2+2ab+b2计算时,不要漏掉“积的2倍”,即2ab,可是有的学生还是在计算时漏掉了“积的2倍”。面对学生这种“不应该犯的错误”,我便在黑板上并排写上①(5+4)2=
52+42;②(5+4)2=52+2×5×4+42两个式子。然后组织学生比较两个式子的不同,计算结果,讨论、纠错并改正。很快好多同学纷纷弄清楚式①是因为漏掉了“积的2倍”,进而达到了学生对这一公式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类似的错误率也大大降低,这比老师不厌其烦的强调、反复叮咛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动态资源”的观念,帮助他们浅析错误产生的理由,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对“错误资源”进行信息重组,有效利用。
2.教师要善于利用“差别”动态资源
勿庸置疑,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别是客观有着的,这种差别,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资源。而它在课堂中的现身,由于是来自于朝夕相处的同学,比较贴近学生的“最近进展区”,也有利于学生间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初具“经验”的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先前经验”进行解释、说明和共同论证,可以使得自己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善和科学;“先前经验”稍缺的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参与探讨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的集体成果,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不同的智力强项在合作中发挥,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3.教师要善于利用“偶发”动态资源
生活中的课堂是没有彩排的,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课堂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也许,偶然的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但是,我们若能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定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激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的乐趣。当然,我们在十分重视“动态生成”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的整体目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对待,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还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
例如: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后,老师提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不假思索齐答会。老师就让他们动手操作,同桌为一组约好具体的边、角数据,就开始画图、剪拼验证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越来越多的同学验证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正想引导学生“不用实验的策略教学论文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这时有个学生在下面喊了起来:“老师,我和同桌的两个三角形不建全等!”全班同学哗的一下议论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明白了其中的理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资源,何不充分利用呢?我随即把他俩所剪的三角形展示出来。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理由,并深刻理解了“对应”的含义。在学生刚接触用“SSS”、“SAS”、“ASA”判定三角形全等时,我一直在解释和强调“对应”两个字,而学生也一直不甚理解,今天这次意外生成的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却使师生困扰很久的理由得以圆满解决。
总之,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会给师生带来意外的感觉,这种意外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课堂的活力经常在这样的情景中迸发出来,所以我们应以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