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说理,“议三要素”重构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8876 浏览:828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本刊2012年第1期刊发潘新和教授的《浅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后,相继刊发了一系列关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讨论文章。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有破就有立。在批判之后。潘新和教授对议论文三要素作了功能、本质上的规范,提出了议论文的新三要素(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本刊全文刊发。以飨读者。尹继东老师的文章则以一线教师的角度反思了传统的议论文知识,是在理性探讨基础上的一种对议论文知识的重建。欢迎读者继续来稿,将讨论深入下去。
重构“议论文三要素”,要避开重蹈覆辙,最主要的是走出以“形式(论证)逻辑”定位、以“证明”(证实)来建构说理系统的迷津。“三要素”的认知取向,不应是对文本作浅陋的结构、形式(推理策略教学论文)上的规范,而应作功能、本质上的规范。
我以为,作功能、本质上规范的“议论文三要素”,当为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议论文本,主要是由论题、论点、论说系统三个基本成分构成。“三要素”要对应、涵盖这三个部分,揭示其功能、本质:针对论题——选题,要追求“价值性”;针对论点——立论,要追求“发现性”;针对论说系统——说理,要追求“说服性”。这“三要素”是互补互渗的,既有所侧重,又相辅相成。

一、价值性:选题的机敏

议论首先是论题的选择,即探讨对象、范围的设定——论什么事物。论题是否有价值,是议论主体首先要关注的。论题的价值,固然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探讨者的智慧,但它和以下客观条件也不无联系。

(一)论题的新鲜度

一般来说,新论题比旧论题有价值。新论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探讨者的“议论”敏感与眼光。在新论题下,不论作者持什么观点,都是新观点,都拥有“首发”优势。就如发明家拥有专利权一样,虽然也许新发明的东西较为粗糙,但人们是没有理由过于挑剔的。对于探讨来说,第一次言说也是得天独厚的。第一次言说不完善,仿佛天经地义;第一次言说就很深刻,那是锦上添花。因此,发现新论题弥足珍贵,是作者需要努力追求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论题一定价值就高、旧论题一定价值就低。

(二)对论题探讨目前状况的了解度

旧论题未必就没有价值,关键是要认识其中的理由。面对某论题,应考虑是否已达成共识、是否仍有着不同意见、争议的焦点是什么、是否还有提出假说的空间等。
一般来说,如对该论题的核心命题已有共识,在实践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或已经很难进行反驳找到新的假说,这样的论题就没有现实的选题价值。因为,这表明该论题“油水”已被榨干了,很难在观点上出新。这种情况可称为探讨的“休眠期”。如要突破旧说,激活该论题,往往有待于某些具有高洞察力、想象力的“智者”“超人’出现,或发现某些新证据,或寻求介入新的参照系,或采用某种新的探讨策略教学论文,颠覆、解构传统的共识,才可望标新立异。如果恰巧你就是这种人,不妨一试:使原先不成理由的论题重新成理由,而且,使之再次成为具有高价值的论题,以至成为“热点”论题——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将导致认知的进步,乃至学科面貌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也有一些老论题,不论多少年过去了,不论已积聚了多少观点,但是始终没有共识,或根本不可能有共识。这些论题的生命是超时空的、永恒的,如人是什么、美是什么……这些论题大约再过多少年都不失其探讨价值。当然,这论题太大,需要进一步分解。
如果某论题刚开始探讨,探讨者还不太多,多数人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还不成熟,正在争议之中,观点莫衷一是,那就要关注争议的焦点是什么、他人观点的局限何在。如果你有可能超越现有的观点,或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某种程度的扬弃与折中、归纳与整合,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也可以视为有价值的选题。

(三)论题可能引发的关注度

论题引发读者的关注度大小,也是衡量论题价值高低的一个指标。高关注度论题,就是通常说的“热点”“焦点”理由。一般来说,对论题感兴趣的人越多越好。感兴趣的人多,影响力就大:影响力大,一般价值也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选题的性质不同,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专业性、学术性越强,可能关注的人的绝对数就越少。不同领域的选题,关注人数的量是不可比的。但是,在同一学科、领域,关注人数的量是可比的。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感兴趣的人少,有时是由于刚开始人们还没能认识到其价值,或该论题太偏、太专、太深。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尚、观念、风气、认知等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其价值才慢慢显露出来,于是逐渐引起较多人的关注。在学术探讨领域,这种情况是时常发生的。

(四)论题的针对性

有的论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般来说,针对性强的选题,关注度就高,价值也就高。强针对性论题一般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能迅速对某一目前状况提出理由,对某些可能引发普遍关注的现象,能领风气之先,较快地认识到其价值,敏锐地作出反应,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人们认识现实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如报刊、广播、电视中每天的新闻浅析、新闻评论、新闻等,就是以选题新、快、准见长的。
二是针对时尚观点进行反驳。一般来说,驳论文针对性较强,会引发较高的关注度。当然不是简单地唱反调,而是具有一定厚度、深度的反驳,能提升人们对该理由的认识,促成知识的进步。
三是参与当前的某些论争。论争性论题是在他人观点上阐明自己的观点,针对性强,往往是先破后立,对认识的深化也有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作用。
也有些选题未必具有现实针对性,但是它具有历史针对性。在诸多专业领域都有不少悬而未决的理由,不论过了多久,重新论及,使认识有所推进,这是难能可贵的,也会引人瞩目。

(五)论题的普遍性

论题涉及的探讨对象要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宜就事论事,要以个别上升到一般,或用一般观照个别,再上升到一般,成为对事物普遍性的探究。虽然探讨一类事物也离不开探讨其中的个体,但有没有“类”的意识与眼界是大不一样的。普遍性高,价值就高,但探讨的难度也大,因此必须注意是否力所能及。
在“三要素”中,价值性是最基本的。虽侧重于选题而言,但也是对议论文本的整体要求。如果在论点的发现性与论说的说服性上有所欠缺,该文本也仍然不能视为具有高价值性。
1[3]

(二)防御性的反驳与证伪

建构说理系统,确立说理重点,除了应根据说理的一般要求与驳论或立论本身的要点与难点进行考虑外,在写作之前,作者还要注重对论点作自我反驳与证伪,对论点进行检验,即自我防御与免疫。要说服他人,先要说服自己。要以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质疑论点、分论点与将要展开的诠释、阐述、论述等的合理性,尽可能地挑剔、挑战自我,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并作出回答。这种虚拟的反驳与证伪,将使议论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到读者诘难的可能。
由于缺乏自我防御与免疫意识,在今天学生的议论文本中,论点与说理系统的破绽比比皆是,绝大部分的论点与论据都是片面、绝对的,经不起推敲。例如,2011年福建高考唯一的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稍有点自我反驳与证伪意识的作者,都不会如此轻率地将“热爱”与“创造”简单地画等号。因为凭常识就可以断言:“热爱”未必就有“创造”。作者与评卷老师哪怕稍微质疑—下自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读者的反驳与证伪,阻断可能的诘难,使说理较为缜密、严谨,提高说服力。

(三)说理系统清晰与严谨

要有说服力,还要注意说理的明晰、严密。首先,逻辑思路的安排是个理由,主要体现为主次详略的有针对性的设置。“针对性”主要以读者可能的反驳与证伪中来,最容易受到诘难之处,无疑就要作为论说的重点。以说理的“针对性”角度考虑,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都应当是不同的,不应方式化。
要做到论说系统建构的清晰与严谨,除了要针对读者可能的反驳与疑惑进行设置外,还有一些常规的要求。比如对基本概念的界定、诠释就十分必要。如《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热爱”就是最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论点的所以然,先要说清何谓“热爱”,要区分一般的“热爱”与对事业的如醉如痴的“热爱”。如果能把这个基本概念诠释清楚,说理的任务就完成一大半了,论说就有了_一定的说服力。
说服力的贫弱,大多体现为论说系统的错乱、散漫、无序:一是偷换概念,论题或基本概念缺乏稳定的内涵;二是旁生枝节,不知不觉所论游离于论题或论点之外;三是纠缠不清,论点与论述徘徊纠结。这是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纠正的。
当然,说理系统是否具有说服性,不应在写作时才考虑这个理由。在选题、立意时就要考虑要如何化解读者的反驳与证伪,要选择哪些恰当的策略教学论化文本的说服力。
综上所述,“三要素”各有侧重,但又互补互渗。价值性,侧重于选题,立论与说理也有价值性理由;发现性,侧重于立论,选题与说理也有发现性理由;说服性,侧重于说理,选题与立论也要考虑说服性理由。价值性,要通过发现性、说服性来兑现;发现性,要有价值性、说服性为保障:说服性,要有价值性、发现性作前提。因此,不应将这三者割裂,要以总体上把握新“三要素”。新“三要素”具备,便可谓好的议论文本。理解了新“三要素”,便明白了议论文本的要旨,阅读与写作也便有了目标。
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