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尝试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8459 浏览:326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情境,让数学教学生动、有趣、新颖、富有启发性。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探讨,在此与大家一起交流。
1.以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些公式或定理往往是直接提出的,而且也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际理由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数学论述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以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理由的过程中学到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整式加减”中,如何理解“同类项”呢?若创设“3只鸡+2只鹅=?只,为什么不能相加?”来说明同类项,那就更容易理解。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对同类项有了感性的认识。
2.以数学故事创设情境
在新授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例如在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 》之前,先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探讨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荡,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自己全力探讨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剖析几何诞生了。学生被故事吸引,更为故事中的理由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3.以动手实验创设情境
就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教学论文。如在讲《 二次函数的性质运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 》时,给每位学生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又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各题:①(x+2)(x-2),②(1+3a)(1-3a),③(x+5y)(x-5y),④(y+3z)(y-3z),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以而发现平方差公式,这类理由情境主要是以数学内部知识理由入手,以旧引新。
4.以悬念创设情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求知欲。在讲 《 圆周角 》一节时,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感到无法可解,这时,教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理由,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5.以游戏创设情境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常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理由情境。例如在学习《 整式的加减 》时先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两位数,然后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得到新的两位数,然后又求新旧两个两位数的和,再除以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然后由我猜其结果,学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能猜出结果,我说你们学了整式的加减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以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以欣喜创设情境
欣喜情境创设于学生克服了学习困难所造成的悲观情绪之后,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它能活跃课堂气氛,抑制学习中的疲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知识的接受的能力。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好策略教学论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知识内容相融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的完成,只要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广西 富川,542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