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水平及习得方式对外语磨蚀影响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16797 浏览:717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磨蚀(languageattrition)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1980年“语言技巧磨蚀会议”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之后,语言磨蚀就被正式确立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窗口。本研究讨论的语言磨蚀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外语习得与磨蚀互为逆过程,其关系密不可分。只研究外语习得而忽视外语磨蚀就不可能全面反映外语学习的过程。假如我们在研究外语习得理论时,从其逆过程——外语磨蚀的角度来进行反思,重新审视目前的外语习得理论,一定能获得一些新的收获。语蚀研究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国外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和语言规划等方面受到重视。宾州会议后的20多年来,语言磨蚀这一新课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均有语言工作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由于众多语言工作者对该课题的关注,语言磨蚀的特性和研究取向也更加明确了。语言磨蚀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往往采取纵深个案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实验研究是1992年由Kuhberg完成的题为“三个土耳其儿童二语磨蚀和二语习得的纵深对比实证研究”和1999年、2000年由日本语言学家Tomiyama所做的一项分两个阶段进行的长达33个月的纵深个案研究。目前所见到的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集中在词汇、词法、句法和流利度等方面进行。国外的语蚀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我国的相关研究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几篇归纳和描述性的文献以及相关方面的论文。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学者如钟书能(2003)、蔡寒松(2004)和倪传斌(2006)等开始简介国外的相关研究,但限于归纳角度和描述侧重点的局限,他们的文献未能系统地展现语蚀研究全貌。此外,还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如刘巍(2007)、金晓兵(2008)和刘思宇(2008)在词汇磨蚀、语法磨蚀以及否定结构磨蚀方面进行了几项实证研究。因此,探讨汉语语境下英语技能(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项技能)磨蚀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外语习得理论,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我国在语蚀研究方面提供一些实证素材,并且给外语教学带来一些重要启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停止使用英语15个月后的英语磨蚀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磨蚀前英语水平与英语习得方式对英语磨蚀的影响,从而证实外语磨蚀研究在外语习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磨蚀前英语水平是如何影响英语磨蚀的?(2)“关键阈假设”在英语磨蚀中是否发挥作用?(3)英语习得方式是如何影响英语磨蚀的?(4)“回归假设”是否可以解释汉语语境下某些英语技能的磨蚀?为了实现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有必要对语言磨蚀的定义、研究种别有明确的熟悉。其次,本研究还需要鉴戒国外在语言磨蚀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Andersen的“语言学特征假设”(此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四个语言学分支——音位学、词素学、句法学以及词汇学描述了语言磨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2)Jakobson的“回归假设”(此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镜像过程,即:后习得的先磨蚀,习得早的后磨蚀。)(3)Vechter的“倒置假设”(此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4)Neisser的“关键阈假设”(此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磨蚀前不同外语水平的影响力度大相径庭,期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这一分界线即为关键阈值。)上述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也将进一步完善这些理论。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吉林大学2005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中抽取71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定量研究的材料来自于对研究对象英语习得方式的调查问卷和对英语水平的测试。本研究时间跨度为17个月,第一阶段的数据收集在2007年5月进行,第二阶段的数据收集在2008年10月进行。本研究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观察受试对象在停止英语学习15个月后语言知识技能的磨蚀情况,并且探讨磨蚀前英语水平与习得方式对英语磨蚀的影响。通过对前后两次调查问卷、英语水平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结论可以归纳如下:(1)两个受试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停止英语学习15个月后,其语言技能在听力、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四个方面均发生了磨蚀。高分组的受试对象在15个月后所保持的英语水平高,低分组的受试对象在15个月后所保持的英语水平低。(2)本研究支持“关键阈值”的存在。但是,其正确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探讨。(3)英语习得方式对受试对象的英语水平磨蚀产生了影响:起初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英语知识比通过课外学习掌握的英语知识更耐磨蚀;通过昭示教学掌握的英语知识比通过浸泡式教学掌握的英语知识更耐磨蚀;以听力和阅读练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英语能力比以写作和口语练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英语能力更耐磨蚀;练习强度大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英语能力比练习强度小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英语能更耐磨蚀。(4)“回归假设”所描述的“镜像”过程在受试对象中存在,表现为:接受性技能比产出性技能更耐磨蚀。根据上述结果,本文对今后相关方向的研究以及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科研提出了一些建议:(1)可以在更多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以及中学生中进行同样的研究。(2)设计更有效、更可靠的丈量|教学论文网|工具以取得更加正确的丈量|教学论文网|结果。(3)进行除本文所研究的影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对英语磨蚀影响的探究(4)相关政府部分、研究职员以及广大英语教师应积极介入和进行研究,以此来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政府部分应该为英语学习者界定一个恰当的“关键阈值”,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已经习得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本研究将给外语学习者和外语教师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对外语学习者而言,假如他们的外语水平能在磨蚀前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那么他们的外语磨蚀速度就会减慢,量也会相应减小。而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假如他们能从诸多教学方式中挑选出实时教学与抗磨蚀远期效果均好的方法用于教学,那么他们就能给学生保持较高外语水平提供有效的帮助。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时间、资料所限,本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丈量|教学论文网|工具不够完善,研究程度不够深入,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关键词】:语言磨蚀英语水平习得方式英语学习英语教学
【论文提纲】:Synopsis4-9Introduction9-13ChapterOneLiteratureReview13-311.1Definitionsoflanguageattritionandotherrelatedterms13-151.2Atypologyinresearchoflanguageattrition15-171.2.1LossofL1inL1environment161.2.2LossofL1inL2environment161.2.3LossofL2inL1environment161.2.4LossofL2inL2environment16-171.3Theoriesinsecondlanguageattrition17-271.3.1LinguisticFeatureHypothesis17-181.3.2ProficiencyEffect18-221.3.3InverseHypothesis221.3.4CriticalThreshold22-231.3.5AcquisitionModes23-241.3.6LinguisticSkillsAffectedbyAttrition24-261.3.7RegressionHypothesis26-271.4Theor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27-311.4.1InputHypothesis271.4.2OutputHypothesis27-281.4.3TheProcessofLanguageAcquisition28-31ChapterTwoMethodology31-412.1Methodsonceemployedinattritionresearch31-332.2Researchquestions332.3Subjects33-342.3.1Theinitialsample33-342.3.2Thetargetsample342.3.3Thefinalsample342.4Instruments34-382.4.1Studentquestionnaire34-362.4.2Languageproficiencytest362.4.3Speakingtest36-382.5Datacollection38-392.5.1Datacollectionatstage138-392.5.2Datacollectionatstage2392.6Dataanalysis39-412.6.1StudentQuestionnaire392.6.2LanguageProficiencyTest392.6.3SpeakingTest39-41ChapterThreeResultsandDiscussion41-543.1Languageskillsofhighproficiencysufferinglesromattrition41-443.2CriticalthresholdproducingeffectonEnglishattrition44-463.3Englishacquisitionmodesaffectinglanguageattrition46-483.4RegressionHypothesisjustifyingtheattritionofsomeEnglishskills48-503.5Teachingmethodsbenefitinglanguageinput50-513.6Someadvicesconcerninginputintheclassroom51-54ChapterFourConclusion54-604.1Majorfindings54-554.2Limitations55-564.2.1Limitationsinthesubjects554.2.2Limitationsintheinstruments55-564.2.3Limitationsintime564.3Implications56-594.3.1Theoreticalimplications56-574.3.2Practicalimplications57-594.4Recommendationorfutureresearch59-60Bibliography60-66AppendixⅠStudentQuestionnaireatstage166-68AppendixⅡStudentQuestionnaireatstage268-69AppendixⅢSpeakingTest69-71Publications71-72Acknowledgements72-73Abstract73-77中文摘要77-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