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659 浏览:1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一步进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这一新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创建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创设富有感彩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开展启迪性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革新思维,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程资源,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
1.巧妙提炼生活素材。以生活中提炼数学教学素材,但要注意生活素材不等于数学素材。数学素材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数学,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理由,运用所学知识浅析、解决实际理由,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教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生活数学素材: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人分得几个苹果?学生用击掌的策略教学论文来表示(击掌3次)。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人分得几个苹果?学生又用击掌的策略教学论文来表示(击掌1次)。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个人分得几个苹果?学生无法用击掌来表示半个苹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认知上的冲突,这正是学生需要探究的理由——分数。一个小小的动作引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2.灵活运用课本资源。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上的运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理由,并通过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以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让其感到所面对的理由的确是自己的理由,以而产生了解决理由的,激发起探究的兴趣,促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如: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乘法”呈现的是游乐园的场景,考虑到学生一二年级时对游乐园场景接触太多了,缺乏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儿童感兴趣的影片《赛车总动员》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探究9辆、90辆、900辆车的轮子个数。他们不仅乐于参与,积极投入到解决理由的探究中,而且在生活情景中理解了10个4的口算策略教学论文的多样化以及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算理;在9 × 4 、90 × 4、900×4的比较中归纳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策略教学论文,培养了数学概括能力。

二、创设实践情境,激活学生革新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儿童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实践情境,有目的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这样手脑并用,展开思维的翅膀,扩大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以让操作成为疏通思维的有力武器,就可以让动手操作成为培养革新意识的源泉,使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容器,进行倒水的直观演示教学,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进行两次倒水实验:第一次,用非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结果,一个小组倒了三次还没灌满,另一小组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两个容器进行第二次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此时,学生的疑问更大了,思维活动进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对两次实验进行比较,1比3的联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恍然大悟,懂得了只有当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创设质疑情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质疑问难的意识是指思维的理由性,也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由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理由、浅析理由和解决理由。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策略教学论文创设质疑问难情境,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问、追问,在师生、生生互动同探讨疑难理由,以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理由意识和探讨精神。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点”时,我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我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他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中,成为主动探讨者。下课时,教师设计了一项特殊的下课方式:学生根据各自的学号,如果是3的倍数的学号,请先离位走出去。学生兴趣盎然,体验了生活数学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