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以语言文字根上开枝散叶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9180 浏览:840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堂应以语言为核心,聚焦文本语言因素,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语言特点,品析文本内涵;更要加强语言运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语言因素;教学目标;文本内涵;语言运用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主要侧重于“体现什么”,关注点在于“说了什么”;语文学科则不仅关注“体现了什么”,更看重“怎么体现”,关注点在于“怎么说的”,主要探究言语内容、言语作品的组合、构建方式。课堂上的实践表明,语文的根在语言文字上。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渗透思想文化的语文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是活跃的,课堂是灵动有效的;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么毫无生机,要么不着边际。
那么如何构建以语言为核心的有效课堂?如何才能以语言文字的根上开枝散叶?笔者做了一些尝试与探讨,希望引起各位同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获得大家的指正。

一、聚焦文本语言因素,明确语言教学目标

文本解读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以《白杨礼赞》一课为例,本文体现的是白杨树不平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表达作者对敌后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精神和意志的赞扬,那么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至少有以下几个:①形散神聚、散拢结合的特点。全文反复出现“不平凡”三字,一唱三叹,以此为线索串联起文章结构,首尾呼应;②象征、托义于物、反问、排比、比较、衬托、先扬后抑等手法及其作用;③准确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④联系背景,“知人论世”的读书策略教学论文; ⑤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 ⑥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⑦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的句式与段式特点;⑧背诵与积累……
如此多的语言教学价值点,我们选取什么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呢?以文本个性、学段目标、本课编排意图以及课后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练习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点①是本文作为“这一篇”的标志之一,能够串联起文章各部分的内容,隐含着文章的内在层次;语言点②的象征、托义于物是本单元“咏物抒怀”的重点;语言点③则几乎贯穿于整套教材系统的每一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中,必须落实;语言点⑧则与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学习结合在一块儿,是帮助学生积累和提高语言表达的不二法门,且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语言点④在前一篇课文《海燕》中已经有过了解,这里可以简单再提一下,但不做重点。其他语言点则或与语言点①、③交叉,或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做重点训练,应予舍弃。这样一来,《白杨礼赞》课堂语言教学目标有三:一是抓住关键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整体把握白杨树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把握文章线索、结构层次,感受作者强烈的礼赞之情;二是通过比较,理解感悟作者运用排比、反问所强调的白杨树的象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三是感悟作者用准确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绘形表情达意。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带给我们的必定是语言训练的扎实深入,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二、抓住文本语言特点,品析文本丰富内涵

阅读教学应抓住语言特点,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语言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体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方式,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自清的文章情感如汪洋恣肆,以《绿》的选段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一个妄想呀” 为例,以内容理解为指向的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单纯地理解“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我们只要用眼睛和嘴巴看一眼、读一遍,就能感受到朱自清对“绿”的倾慕、喜爱、陶醉。但是没有抓住具体语言品味,所谓“倾慕、喜爱、陶醉”就是空洞的,是无法打动学生的。如果我们用叠词“闪闪”, 形容词“离合、汪汪一碧”, 动词“招引、追捉、抱住”,甚至用语气词“呀” 为桥梁,引导学生想象“绿”的光泽、色彩,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就能走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感受“醉人、奇异”。以“呀”为例,如果原句删掉语气词“呀”,就变成了“……那醉人的绿,仿佛一张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一个妄想……”,这是何等客观的叙述,作者与绿之间隔着一段距离,读来语气那么短促,情感那么冷静,甚至有一种否定自己情感的意味。而用一个不起眼的语气词为桥梁,就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那种完全被“绿”吸引,身心完全陶醉、由衷赞美绿的情感世界。所以,抓住细腻而具体的语言特点,强化学生对语言表达特点及语言的体现力的认识,既能让语言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让学生深切感受真善美的情感,接受人文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加强文本语言运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

(1)写作策略教学论文的迁移。比如鲁迅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个性异常鲜明:闰土、杨二嫂、孔乙己、长妈妈等,而且鲁迅塑造人物基本都会运用外貌描写。那么他描写外貌的秘密何在?我在教学《故乡》时,与学生一起研讨了这一理由。我们发现:对童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用的是简笔勾勒法,对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用的是漫画式笔法,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用的是细笔描绘法,其中有连续用喻法,还有与童年闰土的浓缩比较法。并且,鲁迅写人的外貌既能够反映其生活状态,又能反映其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发现了表达的秘密后,我就着手训练学生——让他们自由借鉴其中的外貌描写策略教学论文刻画人物,同学们尝到了读写结合的乐趣。
(2)语言形式的仿写。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有利于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比如鲁迅的文章中有不少片段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其中不乏经典句式。在读了《水浒传》后,我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介绍书中的人物,学生就有了这样的仿写:“不必说宋江和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的艺高胆大,吴用的足智多谋。单是天真烂漫的李逵,就让我情有独钟了。他虽然遇事鲁莽,不问青红皂白,但是却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
另外还有文本内容的续写、补白、改写、扩写、缩写……种种读写结合的方式,都可以反哺对文本的感悟,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本语言经典之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品质。
总之,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文本,引领学生抓住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以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中感受语言的熏陶,感悟文本内涵,感受人文关怀,提高语文素养。我坚信:唯有以“语言”的根上开枝散叶的语文课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语文的魅力中,才能够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