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验算教学深思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9349 浏览:349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普遍有着着缺乏自觉验算意识和习惯的目前状况。比如在课堂练习中,经常看到学生一旦完成后就举手喊道“老师,我做好了”,而不会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在讲评课外作业或试卷中,也经常发现学生一拿到作业或试卷就会大喊后悔,因为许多错题都是可以通过自我验算避开的。验算似乎成了一个累赘。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以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纯粹是一种应付。
笔者对本班学生做了调查,以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缺乏一种验算的意识和习惯,对作业缺乏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不仅影响了作业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那么,如何巧用验算来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意识和习惯?这些理由就值得我们探讨、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关于小学生验算自觉性调查

(1)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2)调查时间:2011年3月。
(3)调查办法;以平时作业中随机抽取,第一次不作任何的验算提示,完成后进行反馈讨论、讲评。之后,有时提示:要求计算并验算。有时不作提示,以便了解学生运用验算的自觉性。
(4)调查内容:学生运用验算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的具体题型主要有:①整数加减乘除(两位数以上);②小数加减乘除;③解方程。每次完成后都让学生进行估算对策的讨论。
我们进行了三次调查整理并总结,列表如下:
以上面这份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运用验算前后发生的变化:用之则错误的答案显著减少,错误率显著下降,正确率显著上升,不用则反之。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验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

二、对验算教学理由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1)学生验算意识淡薄,没有体验到验算的重要量。以计算策略教学论文的角度来看,学生对验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以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因此,让学生体验到验算的价值与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验算,是我们进行验算教学的目的。如每次的单元测试后,通过对试卷的浅析,让学生吸取因不验算而失分的教训,以而感受到验算的重要量,以此增强学生的验算意识。
(2)学生不愿验算,厌其麻烦,缺乏兴趣。运用估算进行验算,让学生品尝到这种“方便快捷”的验算策略教学论文,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生气,而且对学生验算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部分学生不会验算,不知如何合理运用验算策略教学论文。学生对完成的习题进行验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晰思路,发现并及时矫正错误。如作业中有这么一题:一艘轮船以甲港出发,顺水每小时行24千米,10小时到达乙港。这艘轮船返回时逆水每小时航行16千米,这艘轮船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很多学生列式为(24+16)÷2=20(千米),只有少数学生列式为24×10×2÷(10+24×10÷16)=19.2(千米)。浅析时,我决定让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通过验证来说明解法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得出两港的总程应为24×10=240(千米),而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总程则为20×(10+15)÷2=250(千米),所以只有当平均速度为19.2千米时,总程才是19.2×(10+15)÷2=240(千米),与实际相符。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验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验算策略教学论文,以而进展出形式各异的验算策略教学论文和技艺。不过,数值验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件性,需要运用一定的推理和判断等对策。

三、验算策略教学论文的指导

验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而且如果在解题后用验算去检验,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还能进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要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和能力,教给学生验算策略教学论文是很有必要的。
1.交换法
如在进行加法验算时,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把它们再加一遍,看得数是不是相同;在乘法中,也可交换因数的位置相乘,再比较它们的结果。
2.逆向法
如在进行加法验算时,运用所求得的和减去一个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在乘法中,用所求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因数;在除法中,用所求得的商乘以除数,是否等于被除数,等等。
3.代入法
此法适用于解方程的验算,把未知数代入方程的左边或右边,比较方程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

4.综合法、浅析法

综合法是以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要解决的理由;浅析法是以理由出发,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此法多适用于解决实际理由。
5.估算法
估算法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联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
寻求“方便快捷”的验算策略教学论文,估算是上上之选。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给学生估算策略教学论文是很有必要的。
(1)取近似数估算:即用“四舍五入”法取算式中几个运算数据的近似数,然后依据这些近似数的运算结果估计整个算式的值大概是多少。如:9.9×

4.3≈10×4=40,因而9.9×3的值应在40左右。

(2)根据最低位估算:即只计算算式中所运算数据的最低位上的数的结果,就能预知或检验原式的值最低位上的数字是几。如:60.1-9.9=?差的末位数字一定是“2”。
(3)根据常用规律估算:如603×10.1=?积一定比603大,因为一个不等于零的数乘以比1大的数,所以积肯定大于被乘数。
(4)根据常用数量联系估算:如商店把每千克7.8元的奶糖12千克、每千克6.4元的水果糖15千克、每千克5.6元的酥糖22千克混合成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这类平均数理由学生往往容易出错,但如果估算预测一下,结果便会明朗起来。就如有部分学生列式:(7.8×12+6.4×15+5.6×22)÷3=104.3(元),因为什锦糖的应在5.6元至7.8元之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答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此法多适用于运用题的解答和检验。即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条件和所求理由,浅析数量间的联系,预测或检验该题目中的最终计算结果。
(5)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估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因此,生活中许多经验、常识也有助于估算。比如:行了相同的路程,速度快的用时少,速度慢的用时多;树的棵数,人数,球的个数,动物的只数,图书本数等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必须是整数;合格率、出勤率、发芽率都小于或等于100%,绝不会大于100%,稻谷的出米率在70%左右……
除上述策略教学论文外,教学中还可根据班级实际,集中一段时间作验算的专项训练,使验算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要以低年级抓起,做到常抓不懈,经常给学生讲述验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让他们对验算产生兴趣,以而使自己的验算策略教学论文更加高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