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教学情感氛围创设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33683 浏览:1571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些课文感彩强烈。如以歌颂赞美、陶冶情操为主的散文《春》《黄河颂》《海燕》,以体现人物感人事迹为主的《邓稼先》《藤野先生》,抒发作者情怀、表达“爱”的高尚主题的《背影》《再塑生命》,讽刺批判统治者的《天子的新装》等等,这些文章在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情感或叙或议,迭起,极富感染力,读后使人记忆深刻。那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课文情感,使学生有所感,感而情至呢?

一、以情导入,入境动情

《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以歌颂春天为主的诗意盎然的精美散文,不知曾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作者却赋予了它感情和生命。作者捉住春天的主要特点,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花卉景象峥嵘的景象,抒写出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首抒怀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情歌。那是春的信息,都能通过作者生花妙笔表达出来。假如用一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春天在哪里》,或用几句有关春天的优美古诗词导入新课,如:“春色满园关不住”,“湖上春来似画图”,春帆细雨来“等等,使学生闻到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的香气,脑际映入那火焰的炽烈气氛,彩霞的柔柔艳丽,冬雪的高洁纯净,以而体悟春的一切。那么,不难想象,学生的情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进入那风和日丽、细雨如丝、山清水秀、百花争艳、草长莺飞的美妙的春天。

二、表情达意,增强感染力

人的动作、姿态是表达形体语言和思想感情的因素,也是新课标形式下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手段。一个鲜明有力的动作,一个生动的神态,都能令人难以忘怀。如《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不仅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经历,而且体现了“父亲”的慈爱之心。这使“我”为之心动,热泪潸然。这里,教者假如能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设计出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将心比心,一定不难感悟那份催人泪下的、刻骨铭心的父爱。这种父爱,千百年来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反映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感受这种真挚的亲子之爱,而是更加真正的感受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

三、创设情境,进展想象力

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之中进行学习。它对真善美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进展想象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如《黄河颂》等一类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栩栩如生,似美丽画卷给人以美感。这一类课文所描述的环境景物大多是学生所不曾亲临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上。在教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选择相应的音乐,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索、去揣摩、去联想,以而感受到长江黄河的雄壮气魄和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情不自禁、满足体现欲

中学生的情感世界虽不是十分丰富,但一经调动起来,他们犹如演员进入角色,或喜或悲,或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努力寻找一种可以表达内心情感的形式,这时的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教师要捉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运用“角色体现法”,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再现故事情节,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和事,体现欲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方式,也被称之为“课本剧”。语文新课标教材中的《天子的新装》《蚊子和狮子》《桃花源记》《藤野先生》等一些文章,均可编改成十分出色的“课本剧”。
综上所述,情感课文的教学,只要我们处理好内容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运用恰当的策略“导情、入境、想象、再创造”,就一定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完成新课标形式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