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抓情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7541 浏览:318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的情感是什么?所谓情感,就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意识和志向,“是专心灵蘸着心血与读者的对话”。所以,情感是文章中的灵魂,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中的“善”,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养成良好品质,铸造健康心理,激发深层智力的重要内容。
现代心理学家以为情感在人的智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莫南郑重指出“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一语惊天地道破了情感与智力的联系,也就是说智力来源于情感。平时我们所说的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其中最重要一环就是通过对情感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兴趣,以致自己去适应环境,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心有灵犀一点通”,人的智力也就焕发而出。为此情感也就成了推动教学论文思维熟悉的条件。
可见,我们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抓好语文中的情感教学尤为必要。由于语文课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情并茂之作。文章中有缕缕阳光,有阵阵惊涛,有声声号角,布满着诗情画意,闪烁着成功与失败,传导着真情和热爱,也潜在着人生的种种思索……
怎样抓好情感教学?
1以读中显示情感。
读,是眼、口、耳、鼻、脑综合运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把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高度集中学生留意力的手段。朗读,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达到最佳的状态。教学时指导好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就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特别是情感丰富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中人物情感舜间所至的精段朗读。
如指导学生用浑厚、宏亮的音质,抑扬抑扬的声调去朗读《泌园春·雪》,透过广阔、雄奇的画面,学生便可领略着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着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感悟出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壮志豪情。要是指导学生用优美、清脆的声音,深情、舒缓的语气朗读《海滨仲夏夜》,更有一种如行云流水般的畅快、舒心。仿佛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自然、美丽、舒适、清亮、布满诗情画意的海滨仲夏夜哩!
难怪白居易说“上自圣贤,下至愚呆……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2以讲中揭示情感
讲,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往往与读相伴而行,又是在师生的读、讲、练中产生。这里的讲,是指在老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词、句、篇的浅析、揭示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发表意见。
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最好练习。而文学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人物肖像的描摩,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文章中结构的安排,议论的穿插等,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只有不失时机地捉住这些进行必要的浅析评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2.1讲环境气氛描写渲染情感。对文章中的环境气氛的描写,要进行揣摩、理解,让学生领会作者运用环境气氛描写所渲染的情感。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享酒店饮酒前的环境描写,只寥寥数语就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人物的悲剧的背景涂上浓重的一笔,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封建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2.2讲人物肖像感受情感。人物肖像的描摩,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也是作者对人物命运赋以某一情感的方式。因此对人物肖像的浅析,可以使学生感受文章表达的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憎的情感。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的不同平常的穿着打扮,作者对这一外貌描写固然着墨未几,但对韩麦尔先生的衣饰与平时的不同,正是体现他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讴歌他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这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学生一经感染到,也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对韩麦尔先生肃然起敬!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也就由此而萌生。

2.3讲人物言行突出情感。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是人物思想情感的直接表达,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如《七根火柴》中写无名英雄言行中一段“‘记住,这,这是大家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接指着正北方向:‘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些力透纸背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动作刻画,集中体现了无名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顽强意志、非凡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中华民族的代表——一个伟大的中国员的光辉形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不也正是需要这种自信、自强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吗?又如贾大山的《花市》,对老农民买花时的语言描写,很能表明党的革新教学论文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英明、正确。他使农民摆脱了吃胡罗卜的困境。农民买高档花,不仅体现了农民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体现了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幽默而生动地体现我国农民、农村的可喜变化,以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通过提问、讨论、评析,学生
热爱党、拥护革新教学论文开放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此时,既不是“有声而应”,“情交而感”?
2.4讲文章结构扣住情感。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处理人物联系,安排情节,布局谋篇等组织、构造文章的形式。拿散文来说,往往是作者抒怀的线索。
只要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联系,环环相扣,定能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整体情感,以至升华到产生共鸣。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人物形象的特点“背影”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表达父亲关心儿子,儿子热爱父亲这一深厚情感的。
(1)由于思念父亲而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提背影,开篇点题;(2)父亲到车站送儿子,对儿子细心照顾,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写背影,抒发情感;(3)父亲作别儿子,儿子由不理解父亲到被父亲的爱心深受感动,当父亲离开人群时——寻背影,进一步抒发情感;(4)别后难于见面读父亲来信时,在泪光中——再现背影,又表思念之情。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提背影——写背影——寻背影——再现背影的鲜明情感线索,以而抒发了深切的怀念之情。这一中国人民质朴的情感在作者笔底中的自然活动,像一股清泉浸润着学生的心田,以至写《我的爸爸(妈妈)》时,同学们无不动情地叙说着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父母的爱戴的真挚情感,甚而至于上升为对师长,对人民的热爱。
2.5讲文章议论抒发情感。议论是文学创作的体现手法之一。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好的议论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中,“我应该感谢母亲……”“我应该感谢母亲……”两段抒怀性的议论,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以深厚的情感,概括了母亲对“我”的良好教育和深刻的影响。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母亲的热情赞颂和爱戴的情感。正是这种爱,使“我”升华到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爱,而决心效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效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这一现实生活的调侃,既可让学生心领神会,又可联系生活实际,作出严肃的思索。
不丢脸出,这不正是“声入而应”,“情交而感”吗?
3以板书中再现情感
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板书不仅是学生学习文章的线索,熟悉的构架,记忆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浓缩,也是教者为作者体现情感的创造。为此,老师不但不能忽视板书,而且要精心设计板书。
4以写作中表达情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但要使学生会听,会读,会说,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写,会创作,写出文章的作用,写出自己的情感。初中学生在作文时的毛病是信手拈来,就事写事。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没意思”,缺少文章的灵魂,其主要理由也就是表达不出文章的情感。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