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更要注重美感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4288 浏览:135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愈来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放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能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领悟到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尤其是艺术魅力和美感意蕴呢?这就有待于我们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多方引导学生浅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相互间情感共鸣。笔者以为,新型的语文课堂一定要注重美感教学,让学生走进美的氛围,享受美的环境,轻轻松松地自动接受教育,快欢快乐地探究学习。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我们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思维、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浓郁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美,随之而行地进入到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如此看来,只有通过潜移默化,才会把学生的情感迁移到人物的内心之中,使之随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立即形成情感共鸣。例如《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感人至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捉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深入透析,让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感动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领悟文章的真情实感,领略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欣赏人物形象的美韵。
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构建之美。历来我们对作品的评价讲究整体构建与和谐统一。事实上,一篇文章是由很多材料组成和很多字词句段连篇成章的。那么如何构成整体,达到搭配适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实在,我们领会掌握了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布局、开头结尾都有着现实的鉴戒作用。正如营造一座大厦,总体构架、建筑形式、楼层设置、内外装饰等及其格调新奇与光彩独特的美感都在设计师心中初具模块。同样,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策略,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的感觉;同时也会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浅析的策略把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而领会。如《有的人》一诗,在对人生的态度上,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做比较,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人生目标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终极结果方面,前者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后者是遗臭万年。显然,人生追求不一,结果各异。通过正反比较上的适宜搭配,抑扬褒贬的感彩修饰成了“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这就显示了其建筑造型之美。诸如此类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借助作品的语言走进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情操的熏陶。我们知道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作为教材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也不是碧空的银星抬头可以看得见,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拓宽审美想象,让学生在美的欣赏、想象中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如教学《荷塘月色》,我们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想象“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的轮廓,进一步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去描述翩翩起舞的视觉形象,以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竖立的秀姿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的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更冶艳的熏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美感进行语文教学,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之最佳途径,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丰富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以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府谷县府谷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