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策略举例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23864 浏览:1072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字词的教学,古诗文鉴赏,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常见的修辞现象和语法规律等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自然离不开训诂学的知识,运用训诂对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有关文言字词、古诗文鉴赏、古代文化现象和文言文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论述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中,夸大古今沟通。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教学;训诂学
中图分类号:G63

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9-0255-02

为了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现在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迫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在许很多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当中,有一门急需入门的学问,这就是训诂学。训诂学正是“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位之俗语”、“辨物之形貌”的一个锐利工具,对于不同时代的字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本文试就训诂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结合实例,谈点感受。
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始终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字词之义。在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每一个词一个句子的解释只是有些运用正确,有的运用错误罢了,这时,训诂学解决不足的办法比较多,浅析不足比较细致正确。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晋人杜预注:“寤寐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这种说法显然是望文生义。黄生说,“寤通牾,牾,逆也。”即倒着,胎儿脚先出来,即是说是难产。难产为何“恶之”,按照训诂,先民对于逆生子的态度是把他抛弃,如“弃”字,甲骨文是上面一个逆生的小儿,下面是两只手拿着一个簸箕,正要把逆生的小儿抛弃。诗人艾青是由于“逆生”而被寄养出去的,我们还可以利用训诂学找出课文中一些字词注释不正确的地方,如《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注释说:“夺,强取。下文的”不与“是不给的意思。”这条注释未妥,上官大夫再坏,似还不至于到公然动手强行抢夺的地步,“夺”,除“夺取”之义外,古代还有“更改”的意思。《孟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