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0816 浏览:942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明显特点,转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核心任务。夸大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探讨学习,成为本次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亮点。
诚然,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呢?我以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两个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纵观十年课改历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执著,教师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充分地挖掘、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传统教学中,教师被当作是课程的“推行者”。但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老师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毫无艺术性可言。然而,新形势下,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人才。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沿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论述、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感受,并力求将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以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是传授与接受的联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联系。在新课程系统中,新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型师生联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变课堂教授型为指导型,为学生全面进展和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创造有利条件。
在旧的方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效,师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共鸣、共享、共进。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下面以我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了课文中故事的背景,并已初读课文。这时教师在有效的铺垫之后提出了一个不足: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索题表达见解。先自读课文10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1)学生发言。以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严厉的人;③是一个普通的人;④是一个爱国的人;⑤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如下“见解”。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四十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太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的人: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使出全身的气力写“法兰西万岁”……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见解”②上。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出色的特写镜头,感受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教师点拨:(略)
以上在《最后一课》教学中,“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主不足”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带动了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研读。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有机交融,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思想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3.学生观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致力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讨过程,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学生在探究了“我”为什么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及“我”当时极度恐惧的心理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不足情境:假如你就是那个父亲,面对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生:假如我是那个父亲,我看到儿子卧在悬崖上面对着生与死的考核教学论文,我会害怕得不知所措,连忙打电话叫,让来救我儿子。
师:同学们固然有不同的想法,但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文中的父亲为什么和我们做的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中父亲这样做的作用。
学生纷纷开始了阅读探究。通过再次研读,学生渐渐理解了文中父亲的做法。
……

二、做好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评价系统。

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分数成了学生的有着价值。这样,严重违背了教育进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

2.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系统。

完整的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我们应分别对待优生、中等生以及差生,真正把握好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能力,练习可以相互结合。精心设计、选择导学策略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介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给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字教学法,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教学论文者,让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种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还有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思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