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转型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3980 浏览:114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地方院校的高职语文教育专业要提高教学质量,应遵循自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性质及定位,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完成专业教学的转型。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地方院校 高职语文教育 教学转型 实践性教学
本文系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省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暨宝鸡文理学院古代文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随着院校的普遍升格,各省属地方师范专科学校普遍升格为综合性本科院校,这些学校除教育之外,原有专科随即改为高职高专类招生。另外,由于国家规定高职学费标准高于普通本科,所以原来的老牌二本院校也办起了高职专业,这样一下子就使得高职教育遍地开花。但遗憾的是,本科院校由于长期以来重论述轻实践的理性主义教育方式的惯性,并未完成向高职教育方式的转型。以中文专业为例,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师资往往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通用,教师中缺少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因此往往把高职专科教学当成普通本科教学的压缩,并未真正与高职专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将原来本科教学的一些弊端也因袭下来,以而违背了高职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培养运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
传统的中文学科比较重学术轻运用,这既与传统文化轻技术的观念影响有关,也与高校管理的政策导向有关。绝大部分教师一辈子皓首穷经,以事的是某一高深学术领域的探讨,却很少有人终身以某一运用型范畴为探讨对象。课程系统未能和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仍停留在过去所谓的培养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上,造成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而狭窄,且受计划经济时代思维影响的教学大纲往往夸大整体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进展,因而并不适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论无巨细,题无深浅,均由老师一讲到底,并要求学生“全面地掌握”,以致于课程表上排满了教师的演讲节目,使学生没有了实践的时间,学习成了“学而不习”,L学成了“上课”,读书变成“听书”,“手学”流于“耳学”。很难说培养什么革新教学论文能力了。要转变这种近况,我们以为必须以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出发,采取相应对策。
一、在尊重学生个性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市场多元化的走势,确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分流培养。如首先对于有志于将来以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围绕教师岗位需要,强化“三字(羊毫字、粉笔字、钢笔字)一话”的能力,同时在教育实践上则分为两步走:即一方面在继续开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诸如教学基本技能练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教育法规、教育科研教学策略、心理咨询、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讲座课程;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践环节,针对以往教育实习集中安排、时间太短、浅尝辄止的不足,在日常实践练习中将语文教学技能分解为朗读、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态、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组织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八个练习层次,以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分五学期实施,到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时,再进行实战练习。通过这样反复的见习、尝试、实践、反思、总结,自然会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论述水平和以教能力。其次,围绕公务员、文秘岗位,除“三字一话”外,还要强化写作,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开设秘书学、档案管理知识、运用文写作、现公技能以及相关的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公共联系学、组织行为学等等课程。这样就能为学生个人的职业能力提升提供足够的课程需要。另外,对于有中文专业学习兴趣并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学生,则要让他们进一步加强专业选修课的学习,着重提高他们的学术探讨和专业写作能力。
二、在教学策略上,应留意处理好论述与实践、课内传授与与课外辅导的联系。缩减课内讲授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留出余地;在讲授方式上改面面俱到的“掰开揉碎”式浅析为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式导读,并且多设置一些练习学生思维能力的讨论,教师要制约教学论文自己的体现欲,努力当好“导演”,必要时将课内传授和第二课堂贯通。此外,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计各自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效果评估指标系统,如语言课重点解决思维表达不足,文艺论述、美学、语言学概论等课程重点解决论述联系当前文学和语言进展的实际不足,写作、教学论等课重点探讨实践练习的有效途径和测评考核系统,终极达到向实践要能力的目的。
三、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立足运用学科和地方特点来开发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盲目向探讨型院校看齐,千军万马都踏进科研园地,部分资质不足或客观条件不具备者很难创造真正的学术成果,反而轻易产生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这其中以文科的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最为突出。对于中文学科而言,较之其他文科往往更阔别社会,教师的科研教学往往要么是对一些作家作品探讨的简单重复,对社会现实不足却了解甚少或熟视无睹;要么把写作课讲成文学创作论,学生还是不会社会性实用写作。这些都无益于运用学科与专业建设,难以达到培养真正的中文学科运用型人才。解决的办法是,广大的教师必须转变探讨观念,调整心态,关注社会。比如文艺学美学探讨关注现实的文艺和审美现象,写作学以创作论中解放出往返归文章学,并加强写作社会学的探讨,语言学关注当代语言的变迁,古代文学教学关注国学教育与文化传播探讨,如此等等,可使中文教育以单纯的辞章之学转向辞章之学与经世之学的结合。另外,作为地方院校,在基础论述探讨上条件有限,教师本身的素质也难以与科研型重点院校教师相比,所以应该扬长避短,大力进展地方特点探讨,开拓课程资源,以而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进展培养运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德利,王渭清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与革新教学论文教育论纲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