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27760 浏览:1294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阅读式教学不是单纯的阅读的活动,它必须加上教师角色的介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个活动是一个学习、理解、积累、运用文本语言、掌握阅读策略、汲取知识、进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式教学的介入对象非常的多,有学生、教师、文本、文本的创作者和隐含在作品中的“第二作者”。所以对话式教学就是一个学生和多人对话的过程,对话式阅读夸大交流主体的沟通、完善,生本之间最后达到视域融合、情感共鸣。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关注点

1.为学生提供个性进展的空间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理解,是受多种理由相互影响的。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不相同,对美的理解也不相同,所反映出来的主观意识也是不同的,对事物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红楼梦》,不同的读者或者同一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熟悉都是不相同的。正是有这种差别性,所以我们的语文阅读式教学就必须关注到学生个体的不同,保护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求知欲。

2.关注接受者的团结协作

合作互动性的教学需要集体的解读,要求老师和学生同等地介入到阅读对话中去,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提升认知能力。这样,就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夸大读者的“再创作”

阅读教学的终极是会回到读者的创造性上来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西方接受美学的伊瑟尔提出文本的“召唤结构”。他以为文本的未定性与作用空缺是连接作者和读者意思的桥梁。中国古代文论家有“言不尽意”的论断,语言无法完全表达作者的心理,文本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的空缺和不确定,这些空缺和不确定是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期待视野来加以填补的。这个填补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文本的空缺所吸引,这个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会激发读者的革新教学论文理念、革新教学论文意识,不断的转变或者延续原文的内容和情节,对原文本的某些观点进行不断升华、提炼。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对策

1.教师方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大体包括自身文学积累、课堂语言、教学手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地自我学习,正如人们说的要以身作则。《文艺心理学教程》中指出人类在出生的时候就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这种模仿能力一直贯串人的一生。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对善恶好坏并没有绝对的辨别能力,他们会模仿老师。那么教师的素质就至关重要。同时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文学的世界,让学生能在语言的诱导下关注语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是多样化的,不能机械地将文本肢解。文本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必须反复的去揣摩文本。只有教师对文本非常的熟悉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阅读的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去读,怎么去读是我们该关注的不足。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必要的指导,多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目,并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假如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被忽略,学生的个性解读被漠视,学生所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无以谈起了,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
2.学生自身
阅读是需要花费时间反复地揣摩文本的工作。现实的情况是学生的时间被大量的温习资料和其他科目所占用。即使有时间,大多数学生也不可能自觉地去阅读文学作品。少量的学生去读也不过是快餐式的浏览,根本没有办法去细细掌握文本的内涵。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通俗文化和网络文化逐渐占据了文化市场的主流。飞速浏览的网页和让人目不暇接的信息让学生不去深入体味。何况现在的网络文化良莠混杂,学生没有鉴别能力,常常被误导。这些终极会影响到语文的教学工作。
倡议学生放慢脚步,细读文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预习工作,花时间去反复诵读文本。教师交流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大家共同来探讨,通过合作阅读来解决不足,争取将重点作品读精,读透。
责任编辑黄日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