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放飞学生探究翅膀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8922 浏览:34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条件,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的学习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不足情境,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以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和好奇心,才能乐于探究,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中,教师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不足情境,并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地想象,进而产生疑问,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设置情境,提出不足:出示图画,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什么?看了这幅图画,你有什么感觉?教师通过美丽的图画,把学生带进美妙的世界,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出来。然后引入课题:“在这美丽的草地上,小猴子,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来到这里,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根据儿童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将学生带进了课文。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

著名学者朱熹以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常有不足,才能经常思索,才能革新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质疑,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乐于自主探究的习惯,这是培养革新教学论文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在自学后提出不足:“小女孩儿为什么在临死前产生了那样美好的幻想?”“作者为什么说她走进了新年的幸福中去了,她真的会幸福吗?”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明白小女孩迫切需要温暖,向往欢乐和幸福,但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新年的幸福只是一种幻想,是无法实现的。围绕不足进行探究,展开教学,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解的深化。另外,对于那些敢于追问“为什么”的学生,要在全班学生眼前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断地让学生熟悉到学会质疑的重要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介入。而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学天生绩差别编排学习小组,以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把过去单一的师生单向交流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因此,为使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有价值、有革新教学论文、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讨论不足。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时,教师提出:十年后的礼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份礼物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介入其中,并作必要的启迪和点拨,留意读、悟、议结合。学生在独立感悟和讨论交流的学习探讨过程中,理解了这份礼物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以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四、加强课外延伸,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根据学习需要,指导学生通过交谈、打电话、查阅书籍、畅游网络等方式去获取资料,补充和辅助课堂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资料,加强课内与课外知识交叉渗透,融会贯通,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加大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做到课内外结合。如在学习完《鸟的天堂》一文后,教师可设置新的不足情境:“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收集一些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让学生带着更大的不足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要为解决新不足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这样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龙建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