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5599 浏览:199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这表明,语文学科除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外,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任务。实际上,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出色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价值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利用课堂这个教育主阵地,将德育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品质。

一、品析名句,探究名言内在的教育因素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很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点,而且往往含有一些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佳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牢牢捉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重点浅析和讲解。比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不仅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也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教学鲁迅小说《故乡》时,不仅浅析主人公闰土的艺术形象,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生命的作用》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也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存活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由于作品中格言式的句子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的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二、紧扣主题,揭示文章的教育作用

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这是文章所要体现或阐述的中心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牢牢捉住文章的中心去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我利用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导学生: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巨大的困难了。利用流沙河的《理想》教导学生:理想是美好的,但理想的实现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利用《荒岛余生》,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面对生活困境时,他很好地进行了自我心理调整,在有了存活的愿望后,想办法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存活下去的材料教导学生:要使自己存活下去,除了物质,还需要个人的知识、聪明,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活下去的勇气,有渴求存活的意识;要学会面对困境,学会存活,珍爱生命。利用《再塑生命》教导学生:海伦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于她有一颗健康向上、自由乐观、不屈命运的心。告诫学生切勿让灰尘落在你的心灵上,打开心灵的枷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向命运挑战。利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育学生在了解紫藤萝的生长历程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向上、永恒,进而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

三、精析形象,探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成功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如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领袖人物;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普通群众等。这些先进人物的言行,都体现了他们崇高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而在思想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比如《热爱生命》一文,淘金人在前进时,恐惧与危险时刻有着,但他用自己的意志支撑着身体挣扎着前进,到后来漫长的人与狼的对峙,在半昏迷中与狼进行殊死搏斗,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韧顽强、不惧险阻的性格,这样,通过对淘金人精神性格的浅析和把握,让学生熟悉到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搏斗,而且只有勇于去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欢快,以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把愚公这个人物形象当作重点浅析,通过与智叟的比较,来体现愚公造福后代子孙的宏大抱负,对人的气力怀有坚定的信念。这种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相信自己的品格,不正是青少年学生在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道路上所具备的吗?因此,对这样一些典型形象的浅析和挖掘,能使学生受到具体而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怀写景的佳作,读后能长时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录音机、多媒体,通过声音或画面在课堂上创设作品美的境界,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乡愁》以回环往复、抑扬抑扬的诗句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思乡意境,我在课堂上配乐示范朗读,让学生欣赏同题歌曲,把学生带进这种忧愁而美的境界。《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乡色酒》等描绘了美丽的杭州西湖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指导学生对这些篇章进行比较阅读,感受诗歌和散文不同的艺术手法所营造的画面美、情感美。学习朱自清的《春》,我引导学生欣赏那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春景的美妙,激起学生对生命、对人生的思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假如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阅读这些文学佳作,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悟,以而激起学生追求美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说的就是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语文课程标准所确立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我们语文教师,更应坚持不懈地把德育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在深刻的内涵中、在典型的形象中、在优美的意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以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
作者①:济南中学
作者②:济南育才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