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21205 浏览:951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时期。借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存活价值和作用,是语文教育正确的目标导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不足,值得思索。

一、解读文本,挖掘内涵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内涵也很丰富,可挖掘的资源很多。教师要尊重文本,注重对文本的解读。通过解读文本,让鲜活的人物形象、起伏的故事情节、闪光的精神气质,不再只是有着于纸的文字,更是精神世界中一个个鲜活的元素,并能化作直入人心、融入心灵的精神气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解读文本,挖掘内涵,进行教育,比如用把握主题的办法进行人文渗透;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全面解读感受人文气力;通过浅析人物形象进行人文熏陶;通过品味语言领悟人文内涵;设计不足探究某个环节提升人文思想等等,这样,一篇看似平常的课文,经过多角度的挖掘,在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品味鉴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人文精神的内容,“润物无声”地达到披文入情之境,在领略文学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人文精神的气力,以而逐步丰富感情,健全人格,展示一定的人文情怀。

二、体验情感,尊重个性

教材收录的名篇佳作,不仅文质兼美,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夸大,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让学生静思揣摩,感受美好情感,获得精神熏陶。可尝试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等多种策略,营造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专心品味,体验情感,获得精神感染和熏陶。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宅兆”等承载了无穷的情思、浓郁的情感,我采用反复朗读,体验感悟的教法,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体味深层的意蕴,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的差别,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有着差别。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多元解读”,尊重个性体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文本,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允许有多样化的感受和理解。

三、拓展阅读,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人文教育之外,还要拓宽思路,拓展途径,开展拓展阅读,让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内外的阅读过程。名著是优秀文化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思想内容丰富、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的魅力,感受作品的精神,领略文章的精华。并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策略,让他们学会摘抄、记录、点评、质疑,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动手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领悟情感,充实积累,提高文化修养,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中学(2245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