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11469 浏览:460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阐述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量,辨析了人格、健康人格、语文人格的概念,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目标的策略与途径。文章以为,浅析人物形象、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健康人格
[作者先容]赵秀英(1966-),女,河北任县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以事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张书坤(1965-),女,河北南宫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以事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河北邢台0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15-02
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需要高等学校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健康的人格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素质。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教学中有着着注重知识培养、忽略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不良倾向,这大大削弱了学生步入社会后适应各方面压力的能力。所以,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个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不足。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方面,除了正常的心理教育外,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培养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格、健康人格与语文人格教育的辨析

1.人格。人格(personality),来自拉丁文“persona”,原意为面具、脸谱、剧中角色。人格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同一领域也有多种定义。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看法上比较一致。普通心理学以为人格就是个性,通俗地说,它是以人的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成分,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心理的影响并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特点的总和。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总和就是人格。性格具有可变性、可塑性。后天的环境、教育对人格进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伙伴联系以及大众传媒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都说明了人格的可进展性、可培养性,说明了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2.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的统一,是内外的相互统一而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指能自觉驾驭自己生活的状态。它包括:了解自身近况,注重现在;能给予并接受爱,能专注于工作;能照顾别人,对他人有责任感,有积极的人际联系和独立、自主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需要等一系列心理特点。它指个人能够正确熟悉社会、正确熟悉自我、有效制约教学论文自我。健康人格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的基本条件。
大学生健康人格包括:第一,正确的自我熟悉和良好的情绪制约教学论文能力。这要求大学生内部心理实现和谐进展,要求他们的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聪明和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和气质向着健康的方向进展。要求他们内心要有正确的自我熟悉,言行统一,能正确评价自身的所作所为,并根据社会道德的准则不断地调整个体和外部世界的联系。第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联系和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这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方面体现出他们的自我尊重和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谐的人际交往使人性格开朗,学习有兴趣,待人坦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积极的生活态度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生活更加充实。反之,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联系和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的人,在情绪上往往会有很大的困扰,轻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的症状,甚至产生嫉妒、攻击的心态和行为。
3.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人格培养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比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进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途径

1.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代圣贤、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按所讲作品的内容,因势利导,将其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学生以作品中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如《涉江》中的屈原,坚持自己的爱国之心,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变心以俗;《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关怀民生的高尚情怀,他们都是古代中国人高尚人格的典范。现代文学作品中《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为中国的独立、追求真理被杀害的左联五义士;《琐忆》中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情感,都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人格榜样。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伟大的精神气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远大目标,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2.浅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文学即人学”,人物形象的浅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浅析,让学生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上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喜,什么是悲;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让学生感受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以好的作品中,以正面人物的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的感人的故事,坚强的人格,他的“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格言曾经影响了几代人。通过浅析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气力,感觉保尔精神并没有过期,激发学生的崇高理想,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之,也可以反面人物身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丑的、恶的。另外,还要让学生以一些有人格缺陷的人身上反省自身。有些人物的悲剧除了社会的理由之外,自身的人格缺陷也是重要的因素。例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艳羡虚荣,追求享乐,为了在宴会上出风头,想方想法置衣服、借项链,不料归途中丢失,为了还债,付出了十年的艰辛,但仍对那个让她风光的晚上念念不忘。这让我们看到了玛蒂尔德性格中可悲的一面。在当今飞速进展的社会环境下,玛蒂尔德的悲剧有着更深的教育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反省自身,以中得到启发,摒弃那些人格中的缺陷,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
3.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把美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美的画面、美的形象、美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有着、美的魅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审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曾说过:“美善相乐。”他们都把美提高到兴邦安国的重要地位。
美育之所以重要,是由它的广泛性、普遍性和多方面的渗透性决定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美育是渗透其中的。语文就是布满了美的学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令人无穷向往的“世外桃源”;岳飞的《满江红》展示了一个英雄的美的形象。这些通过艺术的语言塑造出的优美画面与美好形象都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着学生人格的进展。所以,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美的渗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审美。
美的现象,形态丰富多样,有优美、崇高美、悲剧美、笑剧美。语文课堂教育中渗透着美。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审美教育,使之融化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不但要以通常的角度去浅析讲解它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还要将作品中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美的特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欣赏到美,获得美的愉悦。另外,在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知识,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理解美,欣赏美。让学生理解,美不仅是环境的美、场面的美,还有人格的美。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推动教学论文人的进展与完善,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使语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要把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感受到榜样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雪.人格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祁立刚.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5-12-28.
[6]李林英,张红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