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838 浏览:76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本文以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而说明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特点渗透
新课程标准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语文更夸大知识能力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相互沟通。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一、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记叙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最大特点

文艺性的作品,往往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渲染和浅析,作品中的人物展现在他们眼前,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讲《我的第一本书》时,我在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通过自读复述本文的内容,总结本文的中心,并以课文中的人物“我”、“二黄毛”、“乔元贞”三个人的命运结局讨论起,让学生熟悉到读书的重要量,感受到学习是一个苦中有乐的过程,并且最后达成共鸣——知识能够转变命运。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浅析了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存活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诉诸理性是议论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鲜明特点

在议论文中与在文学作品中进行德育有所不同。议论文教学中的德育是直接的,它诉诸理性而不是靠感情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如教学《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显示文章思路和表明观点的词句,并根据画线部分口述课文要点;然后,找出课文在论证每个观点时,都引用了哪些名言,举出了哪些生活事例,证实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仿照文中提出观点,再分别以不同方面陈述理由的论述形成,写一段培养学习兴趣的话。这样由语言而思想、由形式而内容,文道统一,既使学生学到了有关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得到了议论文写作的练习,又使学生通晓了什么是敬业与乐业,如何敬业与乐业的义理,还提高了辩证熟悉事物浅析事物的能力,并由乐业推及到乐学,获得了思想气力,可谓语文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双丰收。

三、“科学性”是说明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明显特点

说明文是科学传播的媒介,有些科学小品文,则是横亘于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性”是说明文在内容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它渗透着科学工作者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探讨精神,贯串着科学工作者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求实作风。所以在先容作者及讲解说明文知识时,要着重弘扬作家的理想信念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如以毕生时间和精力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的法布尔,就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的榜样。环境是人类赖以存活和进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更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然后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理由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以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存活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呼声。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意识到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语文课的不同环节,创造一个良好而又崭新的课堂氛围,这样,我们语文教师不仅不辱我们的使命,相信在我们不断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民族素质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