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4341 浏览:1092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探讨者、探讨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靠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熟悉,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熟悉比较肤浅,学习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牢牢捉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革新教学论文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讲究课堂教学对策,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布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学科或生活的不足(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索、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在学每一篇新课文时,我总会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不足。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别。为了避免不足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不足,更好地提高提问的质量,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各人的不足,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足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不足则由组长写在纸条上并贴上黑板。这样,不足的数量减少了,质量也提高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课文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

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不足必须在教学中逐一解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解疑的策略。用什么策略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不足。学生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不足也由他自己决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可以自己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小组学习;我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不足来解决,并同意他们选择自己解决不足的策略在全班交流,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介入探究。这样的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语文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探讨室”。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学习的视角去革新教学论文,采取新型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对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介入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熟悉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去学习,并体现出高度集中的留意力和敏锐的感知。自主探究的兴趣不应只是起点,而应贯串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同等和谐的师生联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不足,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近况,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不足,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不足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不同于一般的师问生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先把学生提出的众多不足归纳整合为对课文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足,再反馈给学生。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不足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练习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探讨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不足、探究不足、解决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以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当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习惯养成、探究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运用探究的眼光来对待一切事物,这时,我们就可以自然地将课堂教学进行导引,深入到学生的阅读、深入到其它学科、深入到学生生活,以中发现不足,进行探讨与探讨。一般说来,这时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内进行的内容有:讨论确定探究的专题,制定探究专题的实施计划、交流探究进展与信息、探讨碰到不足的解决方式、进行阶段性探究总结等。
我们探讨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贯通探讨性学习,其目的不在于探究结论的价值,而在于使学生熟悉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策略,培养探究意识,使学生具有批判的意识、独立的精神、合作的能力和实践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留意探究不是一切,不要把探究绝对化,它只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使它真正变成学生的观念,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学生才会获得真正作用上的强大的进展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同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解疑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过程,转变了传统的教师注入式、学生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而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以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