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导课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4816 浏览:184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教学的第一步。固然是一步,但却是联系全局的一步。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导课这一教学环节。
教有法但无定法,导课也是如此。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可将课堂导课形式概括为以下几种:
1.温故导入。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导入新知识,这是各科教学常用的策略。这种策略是符合学生的熟悉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的。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作比较,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差别,这样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新旧知识比较得越清楚,其内部的联系就越紧密,学生的留意力就会越集中。
回顾旧知识,可以把学生所学过的同类的知识排列在一起,以加深理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杜甫、王安石描写春天的诗句,由两首诗对春天的描写的不同角度,自然而然的引入对新课文的学习;教学韩愈的《马说》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爱莲说》、《黄生借书说》,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有利于对新课文的把握学习。这样的导课,通过回顾了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教师语言和教学手段的连续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故事导入。用一个感人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留意力。用于导课的故事,可以是与要讲内容相类似的,也可以是所讲课文的内容梗概,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留意力。如教学《出师表》导课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弄清诸葛亮、刘备、刘禅三者之间的联系,既利于学习课文,又集中了学生的留意力。
3.悬念导入。设置悬念,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策略。在语文课导课时,假如留意设置悬念,也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中小说、戏剧的教学。对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是大家所关心的,根据这点,教师在教小说、戏剧时,可以就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设置悬念。
于漪老师在教小说《孔乙己》时,设置了两个悬念导入了新课。她说:“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的。鲁迅在自己写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也是《孔乙己》,这是为什么呢?鲁迅先生是运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就可以得到回答。”接着,她又提出第二个悬念,“人们看了悲剧后往往流出同情的泪水,或感到很悲伤,而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我们的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那么孔乙己又是什么样的悲剧呢?”这两个悬念的设置,牢牢捉住了学生的留意力,激起了求知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留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