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教学让语文课更出色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0777 浏览:1432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假如不想方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使学生在语文课上保持一种高昂振奋的内心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语文课只有布满了活气,布满了情趣,才能带动学生更好的学习。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这样的出色课堂,在开放性教学、创意性教学、质疑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等四个方面做了尝试,颇有收获,这里谈谈我的做法与感受。

一、开放性教学

笔者以为,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这是当今时代进展的需要。长久以来,讲、析、练成了我们惯用的教学策略,然而,抛弃了学生尽情入境的阅读,我们的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语文课堂早就该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空间了,我们应相信学生对母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每一个哈姆雷特的再现都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凝聚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笔者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在学生尽情感受了桃源生活后,我说:“陶渊明理想的桃原世界已变成现实。本世纪,我们每位同学理想的桃源是什么呢?”学生答:“绿色的家园”、“高科技的智能家园”、“多一些真诚、理解和沟通,不再有心的荒漠”。学生充分地畅想,个性得以张扬。课堂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并不意味教师可以“大撒把”,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尽可能少的语言,将学生“挑逗”得灵魂出窍,神思飞扬。鲁迅在北京大学讲《红楼梦》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爱林黛玉吗?”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个学生反问鲁迅:“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先生一点也不恼火,坦然地回答:“我嫌她哭哭啼啼。”
可见开放性语文教学就是让师生都进行开放性思维,思我所欲思,言我所欲言,没有束缚,没有禁忌,师生融洽地交流思想,探讨不足,创造乐学的情境。如此这般就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二、创意性教学

用王蒙的话说就是“亏你想得出”。好的创意才能出好戏,教学也是如此。没有新奇的教学创意的课肯定是不吸引人的。在一堂成功的课中,要有明显的一到两个革新教学论文点。如笔者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创意性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
创意一,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尽情品尝观察荔枝,接着凭自己的感受,以荔枝的外形、味道、颜色等方面尽情说说荔枝,然后再跳进课文品析语言。
创意二,学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根据荔枝特点为荔枝写一则电视广告作作宣传。很多学生积极介入,思维活跃,写出了很多有趣的广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迁移。
使用这两个创意作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课文的学习也处于一种兴奋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的确创意性教学法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路激活,开启他们的聪明。

三、质疑性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心中渴望解决面对的疑团,对所学的内容留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活跃,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美国教学法专家布鲁巴克以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不足。可见,在教学中老师应精心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由于这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比如,莫泊桑的《项链》中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历来就被权威说成是追求虚荣生活的典型,她丢失项链后的苦生活也曾被看成是虚荣者应得的惩罚。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多角度的去感受路瓦栽夫人。有同学说她确实有虚荣心,这是生活中在那种社会里的人所难免的,也是她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也有同学说她十年含辛茹苦还债所体现出来的“诚信”,正体现了她强烈的自尊、自信、自强以及责任感;还有同学说我佩服她敢做敢当的勇气……学生很踊跃,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当然,值得夸大的一点是笔者鼓励学生具有怀疑、叛逆的精神,并不希望学生一味否定文本内容,而是尊重文本体裁特点和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疑有所值、疑有所思、疑有所悟。

四、体验性教学

新课标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遏制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赏析朱自清的《春》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受。学生很踊跃,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或喜欢花下蜜蜂蝴蝶赶闹之态,或喜欢春风中鸟儿兴奋之情;或沉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或感受着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由于教师没有把自己预设好的不足强加于学生,学生能够尽情选其所好,他们在阅读中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建构,获得了对春天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