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不足及革新构想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1046 浏览:1434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好的语文课既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获得全面进展;又要减轻负担,不搞加班加点,用公道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就必须进行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学论文,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不足

1、课堂资源闲置,没有得到优化公道配置。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作过程,是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使主导成为主演,效率低下,主体缺位,课堂烦闷,丧失活力。假如没有学生的介入,心灵互动,没有引起裂变反应,就达不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颠倒主体与主导的联系。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策略,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联系,养成了懒于思索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没能有效贯彻。班级授课制,夸大了统一性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又是个体的内化迁移感悟过程,他要求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尖锐对立,又使因材施教原则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4、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点。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首先,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第三,单向化就是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感情的建构,而是进行感情的游戏、感情的表演。

二、语文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构想

1、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高中阶段,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探讨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介入、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语文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条件,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不足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策略。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条件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不足,在全体学生独立思索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进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2、把学生思维的介入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进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进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恶习。
3、承认差别、尊重个性。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语文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别,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别,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4、选择最优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课教学的课堂类型分为:讲授新课、温习旧课和试卷讲评课三大类。无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都应十分留意把重点放在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浅析不足的策略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上”,坚持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1)根据教材可读性较强、采用以感性到理性归纳的特点,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应运用“一节三评”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2)在温习课教学中,不应是简单重复新课的内容,而是根据温习课的特点,讲出新意。在温习课中,应采用“纵横交错法”、“浅析比较法”和“知识系列法”,着重使学生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以而达到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3)知识的积累和觉悟的提高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样,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经过多次的练习。在试卷讲评课中,应通常采用读、议、讲、练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5、对主观题的讲授。主观题的练习,假如一步到位地要求,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蒙生为难情绪,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坚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的练习才能体现思维的过程,引领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找到依据的标准,真正提高答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