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几种语文课型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6176 浏览:119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它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能转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以而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其固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滥用课件会影响语文教学,会把师生情感交流变成了呆板、枯燥的“人机对话”,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固定的机械程式,语文课成为教师的主观倾注,成为现代手段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使课堂失去“语文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它真正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有效利用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以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固然给语文课堂带来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作用,假如每课必用,过度地依靠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学生主体地不以体现,师生感情难以交流,而且整个课堂满是图片,会分散学生留意力。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喧宾夺主,说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它真正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以下四种课型中适适用部分多媒体课件,来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

一、写景散文,可通过多媒体来欣赏优美的画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如教《海滨仲夏夜》时,我先利用互联网下载了大量关于海滨仲夏夜风光的图片,再进行删选,挑出最符合课文内容的几幅。在导课文时,展示了一幅黄昏沙滩美景图,一下子就让学生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穿插了五幅图画,以夕阳落山后不久到月上中天,通过画面的不断变化,体现了光线、色彩的变化,描绘出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学生们对此有很深感受,既牢牢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又领悟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整堂课学生目光始终不离投影屏幕,留意力高度集中,反应积极,教学效果极佳。

二、朗诵作品,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感染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师生在激越、亲近的安塞腰鼓中朗读课文,师生感情很轻易就激发出来,仿佛都置身于黄土高原辽阔苍茫的天地中,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还有《海燕》一诗,观看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的翱翔,和着海浪的咆哮声朗读课文,师生无不热情万丈,最后发出了最热烈的期盼:“让狂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特别是《雷电颂》,在、电闪雷鸣的画面下,大声疾呼,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领会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科学说明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科学原理

例如《奇妙的克隆》,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对学生来说过于深奥,特别是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复杂高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组装”细胞在试管里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把艰深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再如《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实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板块与板块之间或互相离散,或互相汇聚,或互相平移,引起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原理。

四、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形象感知材料,丰富语文知识

如八年级上的《莲文化的魅力》一堂综合性活动,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到很多美不胜收的莲花图片、古今赏莲颂莲的诗篇、莲文化的由来与传承、甚至于还收集到有关的药用、食用的知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建立文档、绘制板报,收到极好的效果。
又如:在八年级下的一节综合性活动课《背起行囊走四方》的进行中,学生们更是尽情畅游了祖国大好河山。以现有的情况,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去游览,背起行囊走四方、去流浪,可是网络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登陆网站的旅游网页,自己选择景点,自己规定路线,自己游览美景,并写出导游词。真正体现出模拟旅游的趣味,这就是网络带给我们的欢快。
综上所述,多媒体手段随时用于语文教学,但并不即是是用于所有语文课。每课必用,以始至终用,同样是走向了一个误区,多媒体同样有局限性,在某些方面,这种局限性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教学,因此,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熟悉特点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恰当的融入教学,使之如黑板、粉笔一样自然。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