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让语文教学布满“情”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8302 浏览:332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情”字上。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活动的过程。有了情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关键词:营造情感课堂;把握教学时机;重视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的,由于它是活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天生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
那么如何展现语文课的魅力,让这种情感活动起来呢?语文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古人有诗说得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语文教学就是这好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开掘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的阵地是课堂,课堂的灵魂是情感,一节没有情感的课,上的再漂亮也是没有灵魂与生命的。于是,我力求让语文教学布满情。

一、营造“情感课堂”,引导学生入情

我爱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以为只有自己先动情,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只有自己先动情,被文字和文字渗透的情感所感动,才能让学生动之以情;只有自己先动情,才能扣开学生的心扉,才能使作品于春风化雨般无声的滋润到学生心灵深处。于是每节课上,我总是尽力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把握,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情,有感染力的语言,饱含的语气,抑扬抑扬的语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让我的课堂“情意浓浓”。
2007年6月我在市课改汇报课活动中上了一节示范课《倾斜的伞》。很有幸,这节课能与著名专家于永正老师同台交流,并得到了的好评。于老师说:“这节课邢老师把亲情演绎的很动人,很美丽。”我以朋友谈心的角色用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他们懂得去发现身边点滴关爱,懂得感恩和回报。整节课,我和孩子们感情互动,课堂成了“雨中伞下”的课堂,成了学生们倾诉爱的课堂,成了感恩的课堂。在这节课中,学生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的是情感上的交流。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会得以不断提高。以而欢快的学语文,爱上语文。这就是情感教学的真谛!
一堂语文课固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那么如何展现语文课的魅力,让这种情感活动起来呢?我感到:走进心灵。让课堂成为文本、教师、学生心灵交融的情感场。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只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才能开放。
叩动文本之情。“缀文成功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写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掀动着感情的波涛。只有教师将文本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中,用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才能使使学生置身于布满浓郁气氛的情境中,以而受到感染,形成并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感悟,源于教师的感悟,这感悟来自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我们付出真情,使文本的情和作者的情融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使有情文本的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最出色的文本解读,我以为是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可能会得到比人物性格浅析更鲜活也更宝贵的东西。
倾注教师之情。要达到师生心灵的触动,首先是要教师倾情于课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40分钟一节课,需要老师的丰厚文化积淀,对文本深入的探究,对学生个体差别的了解,对情感世界适度的把握。语文教师的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走进自己的心灵。真诚是最美的心灵花朵。教师贵在真诚,尤其是语文课,师生情感的交融,可以说是课堂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坦诚地暴露在学生眼前,就最能感动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当教师把自己也放进去,不是当局外人,教师的心就和作者、学生的心贴到了一起。此时,教学细节的“出色”往往会不期而至。另外,当教师真情投入时,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也就富有人格魅力,格外轻易进入学生的记忆。
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某种作用上说,走进作者的心灵和自己的心灵,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教材的选择很重要,除语文知识能力之外,还要选择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东西。如:诗歌教学。诗歌的本质是抒怀,因此,诗歌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感情,让作品中汪洋恣肆气象万千的情愫化为缕缕和风,拨动年轻的心弦。朗读,感受音韵之美;揣摩,感受语言之美;想象,感受意境之美。
走进学生心灵,教学也很重要。尊重人格、同等对话、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是教师和学生对话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走进学生心灵,课堂以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决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亲其师才能近其道。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学生对你的课便会持排斥态度,师生的情感就无法活动,语文课堂的魅力自然也无以谈起。

二、把握教学时机,宣泄学生情感

学生到了情深之处,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在学生初步接触了语言材料后,教师应当用自己的感情去感召、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巧妙结合朗读,就会让学生有效地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正面的情感得到了保护,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实在,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是“有情人”,他们就像一个个感叹号,当你老师释放自己满怀的时,他们便会以他们的情感往返应你,让这份情弥漫整个课堂。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善于用富有的语言,热烈的语态,激昂慷慨的语调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使他们主动进行情感体验。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初体验圆明园的美,爱上圆明园,接着我话锋一转:这么美的园林,却被毁坏了,是谁毁坏的?请看录像,然后播放圆明园被毁灭的录像,激起了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憎恨。如何让学生发泄对英法联军的憎恨呢?就是通过朗读,捉住重点字词,重音朗读,读出对英法联军的憎恶,发泄内心的情感。老师通过对学生感情朗读过程的指导,使学生在熟悉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在课堂上,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好策略,通过朗读可以再现作品的情感,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以整体感受到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共鸣,以而体验书中蕴含的情感。

三、重视价值取向,提炼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因此,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气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情”驻课堂,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心中的“我情我景”是我课上所力求的!
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我觉得有了情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片断)
……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天大的不幸,对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1: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这次意外却使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她真不幸啊!
生2:桑兰是个优秀的运动员,她非常喜爱体操运动,可今后将无法再在体操舞台上展示自己,这对她真不公平!
生3:桑兰姐姐发生这次意外,我想她的家人和教练也一定为她感到痛心,这既是她的不幸,更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
生4:桑兰姐姐为我们国家赢得了很多荣誉,她一定非常兴奋,可今后她将无法再和自己的队友一起去比赛了,她一定很痛苦。
生5:一个人最喜欢做的事今后却无法再去做,这就是最大的不幸!
……
师:大家说得真出色,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吗?
……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教师选择“天大的不幸”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切入点,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沟通,和文本对话,学生谈得情真意切,书也就读出了味,读出了声,读出了神。
上述课例的后半段,学生对桑兰姐姐说说心里话,就是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发情感,是学生原有情感和课堂上激发出来的情感的融合而成的新情感,是超越文字材料、超越文本的情感,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起正面导向作用的情感。
语文课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情”字上。大家都说,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演员。我觉得这话一点没错。我们这些“演员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语及肌体语言诠释着文本与自身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偏于夸张,可这一切又都是那么自然,丝绝不会造作,由于这一切皆由“情”字而起。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有了情感,才会有吸引学生的魅力,学生才会真心实意地喜欢语文,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才会得到体现。有了情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情感的沟通,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定能够走向深情、纯情、至情,我们的学生就必定能够走进情切意浓的课文中,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将会布满情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