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437 浏览:114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介入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以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语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有着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有着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介入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以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练习,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当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
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作用;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一些: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间隔有差距,所以学生熟悉得不建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熟悉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练习,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及相关事件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战争史实的图片和纪录片断,观看战争影片,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战斗的艰辛,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多么不易,受到战士高尚品质的熏陶,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太阳的香气》一文,太阳的香气对于学生而言似懂非懂,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它,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收洗干净的衣物并叠好,在劳动中闻一闻衣物的味道,体验生活。这样在学习课文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再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收集查找一些有关地球、环保、生态资源方面的资料,领略地球的可爱和急待人类的保护;《校园的早晨》一文就可组织和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不同场景,进行表述。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熟悉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

2、给学生扮演的机会,让生活再现于课堂。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以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留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以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田忌》这一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两次的过程及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孙膑这一机智勇敢的形象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革新教学论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以影片中截取的关于地震的录像场面,出示1989、4、30万,加之配乐朗读重点段。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深刻地理解了在生与死的抉择眼前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重获生的希望。
3.让学天生为体验生活的小主人。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身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草原》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沉醉的草原景象:晴朗的天空、绿色的小丘、广袤的草原;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假如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野上,小河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显得具体、出色,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养花》一文时,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知养花的乐趣和艰辛,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对养花的感受,或组织学生进行养花活动。这样学生不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都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由于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先容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实践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除了是“杨梅的故乡”外,还是“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这些都是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捉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工具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工具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先容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革新教学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张子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