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0596 浏览:94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那么,如何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弦,掀起爱恨悲欢的波涛,让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呢?

一、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全面进展。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生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我在教抒怀诗《一月的哀思》时,先用简略的语言,先容了一九七六年一月那深沉、抑郁的社会背景,再用沉重的语调,饱含着血与泪的感情低声朗读,用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现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怆画面,并配上悲壮的哀乐,江水沉凝,青山肃立,万木俯首,星月不移。随着画面的推移,爱与恨的感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激荡,同学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得到凝聚和升华,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专心的境界,以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要留意教给学生体验情感的策略,以情悟情

情感是以熟悉为条件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产生一定的情感。我教授《药》这篇课文时,在学生阅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让学生明确,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群众的愚昧、不觉悟和对革命的冷漠,以而“引起疗救者的留意”。这正是作品主题的重点所在。之后让学生以“愚昧是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为辩题展开辩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共鸣构成了语文教学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所富有的特殊情趣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练习能力、灌输思想时,应情注其中,意蕴其内,努力通融三方情感,拨动情弦,布满情趣,完成培养和进展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盱眙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