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26067 浏览:119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贯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它着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进展智力、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的基础,对人的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是人生持续进展的基石。所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
1用情导读,融情文本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索,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对阅读作品有深入的探讨,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重新释放出来。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热情,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感受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作用上的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题目新奇引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然后让学生带头不足初读课文,当学生读课文入情后,我便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曲子的美妙,通过图片、音乐引领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以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月光曲》优美的意象,让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心驰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然后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以孩子的面部表情、以朗读的声调、以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时要正确把握这阅读成功的契机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出色词、句、片断,使学生全神贯注地留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让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音乐的优雅、轻盈和热情,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想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这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他们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层面,而是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品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
2加强自学,张扬个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社会的知识总量迅速增加,天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小学生也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掌握科学的自学策略,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有限的学习时间,想方想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基本不足,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浅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不足,再以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不足,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索。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的不足,尽量让学生自学完成;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不足,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不足让学生去提,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如教学《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了解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提出“女娲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划重点句子、圈关键词语、批注感受的策略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自己通过阅读、感受,学生自己完成对不足的解答。学完这篇课文后,策略延伸,由于接下来的《夸父追日》这篇文章与《女娲补天》的文章结构上相似,我们就让学生通过学《女娲补天》掌握的策略去围绕夸父为什么追日、怎么追日、结果怎样的思路,划重点句、圈关键词,写感受。所学的策略及时得以运用与巩固。
实在,不管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我们始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真实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独立的探究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安闲审美、自主学习,进展健康的阅读个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展求异思维、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突出阅读的个性化特点。“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别,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如有的想印证自己设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进展;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这宝贵的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以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一文的负荆请罪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理解这部分内容,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捉住文中的关键词来感受。”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等等。于是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学习,学生立即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聪明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3迁移巩固,收获成果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精辟地论述:“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在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策略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策略的真谛,巩固提高阅读效果。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课文中写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过程,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先形成对“小鱼姐姐借尾巴”的写作顺序,概括为“在哪里——向谁借——结果怎样”,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向牛伯伯借尾巴”、“向燕子阿姨借尾巴”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在迁移巩固阅读成果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引领学生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文本真谛,捉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如教学《荷叶圆圆》时,我牢牢捉住“你为什么喜欢小水珠”,迁移拓展“为什么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相机引导学习为什么他们把荷叶当做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在感受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感受时,我配上了摇篮曲,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小宝宝,想象一下妈妈轻轻摇摆着摇篮,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滋味、你的感觉。想象“荷叶为什么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这个情境的创设,拓展引申到“荷叶为什么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为什么是小鱼儿的凉伞”,让孩子增加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进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后以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以写作技艺教学论文、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立足教材,立足文体,以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融情于文本,专心感悟和感受文本。同时,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向课外不断延展,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不足和自己解决不足的能力,提高写作和认知世界的能力,让阅读教学真正呈现实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