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浅谈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3511 浏览:585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个性化阅读将留意力以传统的对“作者文本”的关注转向对“文本读者”联系的探讨,以读者在整个文学中的重要活动为基点,带来了阅读领域的新突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熟悉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上正确的轨道,在纠偏、匡误的过程中,推动教学论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

一、结合实际,注重体验

同样作品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新课改实施以来,体验性学习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进展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成了语文课改中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体验性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身介入知识的构建,在亲历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知识,在体验中形成个性化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天生体验的关键,是必须让学生亲身品、读课文,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激起自己的生命意识,以而获得情感的熏陶。这意味着教者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依据现代阅读教学理念,实施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熟悉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等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质量。

二、三位一体,学生为主

阅读在“教师、作品、学生”三位一体的方式中,应以学生阅读为重心,即阅读教学的“学生决定论”。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等千差万别,他们的阅读的感悟也多姿多彩,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启发之余,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一是通过作品的阅读和诠释,复现理解和体验原作所创造的形象。二是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三是渗透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体验,创造出更具特点的艺术形象。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强求什么标准答案,而要倡导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审美。如《五柳先生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谁,课文交代的很模糊。于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不足:“有人说,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传,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你以为这一说法正确吗?”这是一个引导多元解读的开放性不足。在讨论中,我请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作品,联系对作者的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引导学生下功夫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语言,浅析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地对老师提出的开放性不足,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生以为两人之间可以划等号,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也有人以为该用约等号,还有人以为该用大于或小于号。学生的这些阅读体验是独特的,但由于是建立在潜心阅读的基础上,因而也是有根据的。由此可见,我在本次阅读教学中,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注重个性化感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假如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在“三位一体”的方式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那么就会将语文教学简单化,不仅会失去语文的生命力,更严重的是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摧残了他们的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也不可一味地胡乱联想,信口开河,不加思索,甚至是离题万里,而是要尊重文本,个性化的感受要以文本中生发出来,合乎情理,基于文本本身来浅析不足和理解作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捉住时机,利用天生的不足,适当地加以点拨。

三、讲究策略,张扬个性

首先,是坚持学生自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进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先组织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不足。如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是以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雪中捕鸟”一节,运用“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有何作用。解决完这些浅层次的不足之后,教者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文中写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枯燥无味有什么含义?”“写师生读书的场面中所引述的朗读难懂的古文说明了什么?”等深层次的不足。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以而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是鼓励学生的质疑与批判精神。现代阅读学以为,怀疑、思索和批判是阅读的精神品质。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当文中有和自己的熟悉和经历出入很大的地方的时候,要敢于提出不足。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以自我感受和体验出发。在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价值的不足,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能够自己解决不足。
总之,实施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和对策不论是哪种,其终纵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进展,只要我们拨开笼罩在阅读上面的层层迷雾,洗尽铅华,还阅读本来的面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会让文本升值,让学生的进展有更大的空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