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32810 浏览:1543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璀璨的瑰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上的明珠。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折射:或述爱国情怀,或讲人间真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品味、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困难。下面就我在语文诗词教学的教学实践,以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学习古诗尤为重要。古诗词教学要重视朗读,这是由古诗词的特点和古诗词的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蕴藉为美,所以古诗词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不充分阅读不足以感受到其中的奥妙。要使学生对古诗有深刻的理解,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必须加强朗读。
古典诗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通过诵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意境。比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描绘出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宋代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春夜里的一场细雨,庭园中绿叶繁茂,花却凋零了。清晨“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对白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的复杂情思,可谓传神!品读蛆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作为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也应重视诵读这一环节,并且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投入;二是要读出诗词的韵律;三是要融人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开始让学生们齐声朗读时,他们声音洪亮,语调高昂,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很兴奋。于是我叫他们听我朗读,在我朗读的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面色逐渐变得沉重了。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主题。

二、品——细细品析,专心体昧

受到字数和韵律限制的占典诗歌语音凝炼、语意蕴藉,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着丰富的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更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要对古诗词的意境及情感作出正确的把握,只有以细部人手,反复品评,仔细赏析,才能洞视作品的层次、形象、语言和表达技艺教学论文,终极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得更加完整。通过教学实践,对古诗词的品析要以“景、意、情、理”四个方面人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深意,才能使古诗词教学饱满起来。
1.融入景
初中入选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情景交融、声色俱佳的上乘之作,都能体现出栩栩如生的画卷。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可以引导学生融入诗词所描绘的画卷,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教《钱塘湖春行》:诗人像一位高超的画家,将笔墨精准地用在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成就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朵朵白云低低地浮挂着,远远的同湖面上的波涛连成一片;早来的黄莺在向阳的树枝上婉转地歌唱着绚丽的春光,新到的燕子也在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未几,不知“谁家”。放眼望去,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野花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地上茸茸的青草,刚刚能遮没马蹄。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通过这种描绘可使学生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融入这绚丽的西湖春光图!
2.领悟意
在古诗词中很多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作用,需要教师引导进行细细地品鉴,学生才能更正确地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固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术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日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体验情
古诗词通常都会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里面,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这些诗词,可以陶冶情操和洗涤心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如:马致远的《夭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遭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那种萧飒悲凉的秋景,便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清幽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怎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便瞬间溢满全身。可能就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感受这种游子的感情,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们珍惜现在家庭和学校温馨的生活。
4.追求理
古诗中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在讲授《望岳》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明白,只有站的够高,才能看的够远!
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仔细的品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以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身的提高。

三、拓——拓展视野,感受雅韵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词,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丰富经历、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他相关的诗篇,使整个古诗词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古诗词的雅韵,使学生与作者能够跨越时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进而产生共鸣。

1.拓展历史知识——要熟悉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

“吹尽黄沙始见金”,优秀的诗人,之所以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能够经历历史的洗涤,传之千年而不衰,就是由于他们把个人的感情与时代的情感,人民的愿望,国家的、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写作时的心境,才能读透具体的作品,如此,我们才能通过作者情感的抒发,感受到诗人所处的对代的脉搏,体味出当时人民的愿望,使我们对作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受到精神上的熏陶,或者领会人生的真谛,或者得到精神的享受。如学习《行路难》就应该知道李白“赐金放还”“蒙谗出京”的历史,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千古绝唱。

2.拓展诗词容量——收集同时代类似的诗词进行比较浅析

整个初中阶段的六册语文教材总共人选的古诗词数量不过60余首,要扩大学生古诗词阅读的信息量,就必须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让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丰富古诗文积淀,感受古典文化底蕴。
围绕教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增加学生们的诗词容量,让学生处在一个古诗词的氛围之中,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境界。古诗词教学拓展要精心设计,如以“田园”“送别”等为主题,整合相同的古诗词,采用“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会贯通。
通过“读”“品”“拓”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使得学生们发现蕴藏在古诗词中的丰富的精神宝藏,以而让这些伟大诗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发散出的无穷的光亮,照亮学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道路;让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美,融入学生身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