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20183 浏览:924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曾经有太多的争议,甚至一度出现了讨伐声,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相信所有的非议都是由于人们太爱国语。所以,哪怕是一名奋斗在一线的普通语文老师——我,也深感肩上的担子太重,但是任重而道远,我们没有理由推卸责任,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助动下乘风向前。
总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可以缺少很多,唯独不能缺少的是聪明。巴尔扎克说:“一个有聪明的人,才是真正一个无量无边的人。”我希望我能成为那无边无量的人,来激发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以事学习和思索,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动。”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那么,只要用我们的聪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起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又何愁不在新课标的园圃里开出芳香的花来?有句话叫“勇者相逢智者胜”,相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就会是那个智者。我也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探讨语文激趣的策略。
一 守住我们的灵魂——语文
中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名字!说起它就不由会想起四大发明、长城古迹,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而里面又融入了多少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和意识形态?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就有必要极尽己能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科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
眼下,全球化的走势锐不可当,“地球村”这一概念也早己提出,进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了,文化也不能例外。想要守住我们的灵魂,必须得靠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不能再让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就停留在了《红高梁》里。我们需要告知世界今天的中国,让他们客观而公道地看到中国今天的奔腾。
当今世界兴起了学汉语热,汉语在很多东西方国家,成了除英语之外最受欢迎的外语,外国人尚且如此热衷学习中文,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忍心让它“沦落”?
用现代的形势和学生将来要面对的人生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第一步就能走稳走好了。在走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慢慢领会“古代诗文中文化名人的情怀与抱负:孔子的仁爱、屈原的忠贞、陶渊明的潇洒、魏征的正直、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雄……现当代诗文的丰富多彩:朱自清的清雅、郁达夫的忧郁、徐志摩的浪漫、钱钟书的深邃、舒婷的热情、海子的孤独……”也许就能事半功倍了。
二 揭开语文神秘的面纱——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想让学生不再对语文敬而远之,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绝不容虚度。

(一)拉开诱人的帷幕——导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才能让开端良好起来呢?策略有很多。
比如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前,我忽然想起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于是第二天(时值隆冬),我先是叫几个学上台,让他们用双手解开衣扣后还原,学生有些莫名其妙,但照办了,顺利迅速地完成了任务,然后用目光探寻我的意图。我含笑道,第二个任务是用一只手重复刚才的动作,学生有些笨拙,但仍能完成任务。完成后我叫他们回到座位,然后叫全班同学试着不用手完成刚才几个同学的任务,结果自然是没有人能完成。但学生的情绪高涨,要求再来几个“任务”,我笑笑,道:“时间宝贵,不容浪费。大家想想我刚才要你们这样做的意图何在?”自有口齿伶俐的同学大声道:我知道,就是让我们理解残疾人的不轻易,关爱他们。我说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节课效果出奇的好。这是表演导人法。
同时,也可以用音乐导人法。像上《黄河颂》这样的课文前,就可以先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让学生在雄浑激昂的歌声中融入课堂;教学《乡愁》时,可以播放一曲《故乡的云》,回肠荡气的旋律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天地中。音乐,这全世界共同的语言,能够让心与心相连,爱与爱交融。学生,这些可爱的精灵,又怎能不被音乐融化?
还有诸如活动导人法,析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欢快课堂欢快学

要想把学生的兴趣激起,光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远远不够,顶多也只是成功的一半,后一半还需要努力寻找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有人说过: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得想法让这一因素活起来,以而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1.让讨论成为讨论

虚心观摩过很多语文示范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的讨论,那热烈的气氛着实让我羡慕。所以一开始的尝试教学中,我尽量腾出时间给学生讨论,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讨论的时间很多,很热闹,但收效更微,甚至我也理不清讨论了什么。经反省,觉得是讨论的不足没有切合课文实际,大不足也讨论,小不足也讨论,自然是无法切入重点。于是我在备课时精挑细选,力求要学生讨论的不足是值得讨论,并且能让学生有所发挥有所收获的不足,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我就让学生重点讨论了故乡的变化,结果学生通过讨论,竟然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熟悉:故乡的景在变,人在变,情也在变……而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些变来反应多方面的社会现象。我不得不佩服我们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真的,给学生天空的一角,他们能还给你整个天空,合适的讨论有助于师生共同把握文章的重点。

2.教学策略综合运用

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适合教师传授知识点较多的文章,但它的单一性,难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任务的多多样性和综合性。因此,必须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等等,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上一堂课,我们不只可以运用讲授法,串讲法,也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法,互动提问法,活动启迪法等,让我们的课堂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推移,科技的进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影灯、录音、录像、影视、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等)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得以更新,推动了语文教学策略的革命。像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就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云投到屏幕上,既可以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云,欣赏到它们的美,更可以让学生对各种云有一种形象的感观熟悉;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根据它改编的《城南往事》的出断,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教学《=天子的新装》时,可以出示它的漫画版,让学生在笑声中明了作者的意图……这应该远比教师抽象的说教要有用得多。能靠它们寓教于乐,我们又何乐而不为?
总之,我们必须得向45分钟要质量,避开学生的“视觉疲劳”、“思索疲劳”,让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自主地去探讨知识——这是我们要奋斗的目标。
三 布满希望的课外延伸

1.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开阔视野,走进“大语文”的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个大舞台,语文则是这个舞台的顶梁柱,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语文的踪迹。地名,人名,店名,各种名称自有其不同的学问,影视,小说。漫画也少不了语文的功劳。刘彩荣老师晓得好:“我们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放开眼界,拓宽视野,超越课堂45分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投身于广阔丰富的生活天地中学语文练本领。”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在生活这个舞台上找到我们中国的灵魂——语文,并且喜欢它,爱护它,学好它。

2.展开丰富的阅读,让学生找到润泽自己的沃土

没有阅读,学习语文就是无根之木。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读书,古今中外,有着不少激励人心的名著,也有各种吸引读者兴趣的野史,小说,散文。现在有不少老师包括我总不免要抱怨学生写的作文空洞无味,面目可憎,实在也难怪学生,由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的阅读,学生又怎么能厚积而薄发,写出动人的文章来?学生喜欢武侠就让他去熟悉金庸吧;若是喜欢科幻,看看《哈里波特》又何妨。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自发地去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在阅读中升华,该多好啊。而我们,只要采取相应措施,适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信,学生也能领略的聪明之美的。
初中语文教学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谁都想突破,这个过程不可能是布满鲜花的,倒是很有可能在磕磕碰碰中摔跟头,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相信走过风雨,求得的不仅是存活,也不只是几缕阳光,“相信吧,欢快的日子将会来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