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4013 浏览:120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略读课文可以略教吗?

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怀、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与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我以为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同样重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以略教!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脱离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由于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沦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没有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性就犹如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因此,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相渗透。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认读词语、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捉住描写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感受陶罐的谦虚、铁罐的骄傲,以而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凭借的对象要是课文中关键的部分,如重点的词语、句子,关键的段落作为突破口。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承认差别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别,尊重差别,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第七册《巨人的花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不足:“巨人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巨人是个自私的人。”有的说:“我觉得巨人生活在世上很孤独、荒凉、凄凉。”还有的说:“这位巨人是个富有的人,由于他拥有一个巨大的花园。”于是我就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这篇课文,或冷酷、或清高、或凄凉,抑扬抑扬,学生都把自己的个性读了出来。真是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才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体现学生个性,张扬个性,创造性的解读文本,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

(三)留意教给策略,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策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如在教学《梦想的气力》一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找、说、讨论、想象、感受等方式让学生围绕课文中心,以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想象瑞恩的梦想产生到梦想的实现是要付出艰苦的奋斗。以中感受梦想的气力是具大的,使学生明白要想梦想成真,必须要执着、坚持不懈。

三、如何上好略读课文?

(一)朗读贯串教学始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轻易,需在朗读技艺教学论文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练习点,每次练习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二)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一节好课教师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练习,捉住出色语言重点练习,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例如,在教学《半截烛炬》一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无时无刻不给我们以紧张激烈的感觉,让我们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了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烛炬上。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烛炬在继续燃烧、逐渐变短,秘密将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厄运也会随之而来……固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以及对烛炬的特写,有力地渲染出了当时的紧张、恐怖的气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有感染力。鼓励学生练习仿写,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与延伸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熟悉;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不足的兴趣等。或是拓展延伸,也可补充一些资料,认真观察、仔细思索,使学生加深理解,开拓视野。叶圣陶曾经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