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就业推动政策与推动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1227 浏览:45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肩负着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任,肩负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就每年以60-70万的速度增加,10年问增长6倍,增速空前。2003年高校毕业生迎来第一个就业高峰,突发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1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就业难将长期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取代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而成为了就业市场的核心问题。因此,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直以来,笔者都在从事就业问题研究,但有些疑问久久难以释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是什么?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什么始于1999年而不是其他年份?与其他群体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到底难不难?假如难,到底有多难,是总量问题呢还是结构问题?假如是总量问题,为什么不减少招生规模呢?蚁族是不是弱势群体?目前的就业促进政策效果究竟如何?笔者读博的三年(2008-2011年)正是金融危机之后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大量出台和不断完善的重要时间段,笔者有幸介入了人社部及教育部的“加至公|教学论文网|益性岗位开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调查”等重大调查及研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以上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来做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以便深入系统研究。首先,笔者一改过去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而选择了从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所以笔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对就业促进进行了理论上的解析。并对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就业促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研究奠定理论上的分析基础。其次,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扼要回顾,对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背景进行了分析,并以2010年教育部、人社部对湖北省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而且指出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种种表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就业质量下降、被就业和就业弱势群体大量存在等。然后从扩招、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改革、就业市场公平性、毕业生期望值、社会人才观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变迁进行了梳理,并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描述,然后以湖北省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介入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援助政策等。第四,运用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方法——层次分析法,设计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估体系,从制定、执行、效果三个方面对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了效果评估,最后指出政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依据不足,认知度不高,监视反馈较弱,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可持续性较差,违反|英语教学论文|就业一般规律,没有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忽视人才开发等。第五,以美英、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韩国为目标对象,分别对这些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他们的就业促进模式分别归纳为高校主导型、全员介入型、公共服务型、自由放任型、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政府导向型,最后归纳了各国就业促进的共同经验启示:政策主要体现在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方面;市场化就业方向相同,政府促进就业的程度不同;完善的就业法律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注重职业培训;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和行业就业,改善就业的地区不均衡;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的供需匹配;积极推行大学生就业计划和就业援助;促进机制不可缺;各国就业促进效果需要评估鉴戒等十个方面。第六,在对我国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模式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除了就业促进政策需要改进和完善外,更需要建立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社会媒介、毕业生“五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究竟,长远来看,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政策的调整和机制的构建。政策改进策略包括:(1)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科学论证政策方案可行性。这部分对公益性岗位、创业、蚁族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理论研究;(2)加强政策宣传,注重监视反馈,提高政策执行效率;(3)科学构建评估体系,及时调整政策力度;(4)实施人才梯度转移战略。这部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才梯度转移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从树立人才梯度转移思想、实施人才创业扶持差异化战略、创办有特色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和创业型大学、建立学科—专业—产业链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就业促进机制构建包括:(1)完善政府主导的宏观就业调控机制:(2)构建高校的市场化声誉机制;(3)优化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4)规范社会媒介的舆论引导机制;(5)健全毕业生的个人约束机制。【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机制人才梯度转移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7Abstract7-16第一章导论16-39第一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6-18一、选题背景16-17二、研究意义17-18第二节核心概念界定18-22一、高校毕业生18-19二、就业促进19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19-21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21-22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2-26一、研究思路22-24二、研究方法24-26第四节国内外研究综述26-36一、国内研究综述26-32二、国外研究综述32-35三、文献评述35-36第五节可能的创新之处36-39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了系统评估37二、对公益性岗位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科学论证37-38三、提出了政策改进策略和促进机制构想38四、提出了人才梯度转移思想38-39第二章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就业促进解析39-53第一节就业促进的公共政策解析39-44一、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39-40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和程序40-42三、就业促进的公共政策理论解析42-44第二节就业促进的相关理论44-53一、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总量就业理论44-45二、20世纪50年展经济学二元结构就业理论45-46三、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就业理论46-47四、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结构性失业理论47五、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工资粘性就业理论47-48六、20世纪90年代失业回滞理论48-49七、其他学派的就业理论49-53第三章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53-75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情况53-59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理论53-54二、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背景分析54-56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56-59第二节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基于两部委湖北省调研数据59-64一、就业人数及就业率60-62二、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62三、已就业毕业生分布情况62-63四、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情况63-64第三节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表现64-68一、无业可就64二、有业不就64-65三、有业难就65-66四、就业质量呈下降趋势66五、被就业现象严重66-67六、就业弱势群体大量存在67-68第四节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68-75一、扩招的急剧性、就业环境的突变性68-70二、产业结构不公道、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70三、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专业设置不公道70-72四、就业市场不公平,歧视现象较为严重72-73五、毕业生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73六、社会、用人单位片面的人才观和用人观73-75第四章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及实在施情况75-100第一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变迁75-84一、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分"时期(1949-1984年)76-78二、过渡时代"双向选择"时期(1985-1992年)78-80三、市场经济时代"自主择业"时期(1993年-至今)80-84第二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实施情况——以湖北省为例84-100一、基层就业政策实施情况84-90二、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政策实施情况90-91三、自主创业政策实施情况91-94四、介入重大项目政策实施情况94五、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援助政策实施情况94-99六、其他政策实施情况99-100第五章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评估——基于湖北省调研数据100-144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100-107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00-101二、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01-103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基本方法103-107第二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评估指标体系设计107-116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评估指标设计的ART原则107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评估指标综合方法——层次分析法107-116第三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评估116-136一、政策制定的指标评估116-123二、政策执行的指标评估123-129三、政策效果的指标评估129-133四、政策整体积极效果评价133-136第四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136-144一、政策的理论依据不足,目标群体不清楚136-137二、政策的认知度不高,政策监视反馈较弱,资源利用效率较低137-138三、过于偏重岗位创造,政策可持续性较差138-141四、逆城镇化、产业化、三产化的促进政策违反|英语教学论文|就业一般规律141-142五、没有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忽视人才开发142-143六、政策促进作用有限,就业促进机制缺乏143-144第六章典型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模式及启示144-163第一节典型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模式144-156一、美英模式——高校主导型144-147二、日本模式——全员介入型147-149三、德国模式——公共服务型149-151四、俄罗斯模式——自由放任型151-152五、印度模式——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152-153六、韩国模式——政府导向型153-156第二节典型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启示156-163一、就业促进政策主要体现在需求、供给、供求匹配三个方面157二、市场化就业方向相同,政府促进就业的程度不同157三、完善的就业法律体系157-158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职业培训158五、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和行业就业158-159六、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159七、加快信息网络建设159-160八、积极推行大学生就业计划和就业援助160九、促进机制不可或缺160-161十、各国就业促进效果需要评估鉴戒161-163第七章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政策改进与机制构想163-200第一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改进策略163-183一、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科学论证政策方案可行性163-173二、加强政策宣传,注重监视反馈,提高政策执行效率173-176三、科学构建评估体系,及时调整政策力度176-177四、实施人才梯度转移战略177-183第二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的基本构想183-200一、完善政府主导的宏观就业调控机制183-189二、构建高校的市场化声誉机制189-192三、优化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192-194四、规范社会媒介的舆论引导机制194-197五、健全毕业生的个人约束机制197-200第八章总结与研究展望200-207第一节本研究内容的简单回顾200第二节本研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200-201第三节未来研究的展望与思考201-207一、未来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要放在首位201-202二、"保基本政策落实"是就业促进的主要内容202-203三、"强城镇化、产业化、三产化"是就业促进的努力方向203-204四、"建促进机制"是就业促进的关键204-205五、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扶持公益性创业205-206六、探索和完善大学生灵活就业制度206-207参考文献207-218一、中文参考文献207-214二、外文参考文献214-218附录218-249附录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内容218-227附录二: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调研内容227-233附录三: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研内容233-241附录四: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研究调研内容241-248附录五:2009年湖北省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电话访谈提纲248-249攻博期间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249-250后记250-25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