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机制浅析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29022 浏览:1323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由于生育政策的特殊性和风俗习惯的特殊性而具有其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作为生育转变中性别偏好转变为性别偏好行为的直接后果来看待,并分析部分民族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历史与现状,采用人类人口学方法运用马文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视角对村寨的性别偏好的原因以及后果进行分析。首先,运用孩次性别递进方法衡量不同民族的性别偏好,以及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造成的影响。同时利用中国的历史数据以及其他国家的数据,研究现代性别鉴定技术出现之前或无比较严重性别偏好条件下孩次性别递进的指标分布规律。与美国的两次普查数据发现美国的纯女户的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降低,纯男户的性别比随孩次升高而升高,这个与中国1990和2000年的结果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从纯男户和纯女户孩次递进性别比的变化可以作为判定性别偏好行为严重程度的指示性指标。第二,根据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运用母子匹配法构造不同年份妇女的生育孩次递进状态,发现汉族纯女户的孩次递进性别比是在1980年开始上升,而苗族受样本量影响,数据波动很大,但总体趋势是从1992年以后纯女户生育下一孩的性别比急剧上升,性别选择行为显现。第三,女婴漏报是造成统计数据不实的原因之一,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中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民族的低龄人口漏报确实存在,漏报、民族成分变更等因素造成一些民族的低龄人口数据质量的性别差异问题,这一差异在不同民族间明显不同,反映出分性别的差异率存在很大差异。第四,通过对村级数据的核实结果显示,漏报受人口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出生时间、孩次、性别以及是否超生的影响。而在乡镇一级数据质量受不科学和不公道的计划生育考核指标的影响,使基层干部在数据产生的机制上作文章,形成了出生人口数据经过村级漏报、乡级的“加工”,真实的数据向计划生育考核指标靠拢,尤其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考核指标以后,性别统计数据的失真也已经是在所难免,所以,出现出生性别比数据上的平衡是必然或无奈的选择。第五、根据马文哈里斯的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分析生育转变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之间的关系表明:一方面,人口再生产与生产之间产生的矛盾,会迫使人口再生产的方式加以改变,降低出生率,但是这一过程是缓慢的,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了这一进程的加速,而这一加速转变过程并没有改变社会文化系统的其他部分来降低性别需求,反而由于数量限制加速了性别选择。另一方面,从基础结构决定论来看,受生产方式这一基础结构的限制,生计方式和家庭、文化中的性别需求,由于受地理位置、教育水平、语言等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发生改变的条件很小,因此,性别需求缺少改变的契机。第六,从家庭角度而言,在基础结构提供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性别偏好的形成有其必然性。苗族典型的父系财产继续保证了家族内的财产在自己的房族内流转,而不会被外嫁的女儿带到丈夫的家族内,无亲子的财产继续,在习俗上也是在父系宗族中确立继续人,作为女儿,在以家族为单位的家庭中,她是为不属于这一家庭的,父母以嫁妆的形式使她介入了家庭的财产继续,在父母去世后是以抬猪、送水来完成孝道,而现实生活中,在与外家的日常交往是以“客”的身份出现的,这样在父母的养总是无法介入的,通过儿子“守屋”、继续、养老都产生对儿子的需求,同时家族继续的负面影响也刺激这种偏男的性别偏好。第七,与社会的人口再生产相对应,家庭也同样存在着人口再生产,而这种再生产有其性别结构,在生育转变之前是通过多生来保证有儿子,但在生育转变发生以后,保证有一个儿子出生是满足家庭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教育论文网|条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下,一儿一女、保证儿子是家庭规模简单再生产的条件|教育论文网|条件,也满足了家庭中继续、养老等需求,实现世代继替。而通过改变自然生育进行了人为选择,势必会改变自然的规律,改变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分布,使性别偏好转化为性别选择行为,进而导致宏观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第八,文化和经济上对男孩的需求使那些没有儿子或者是极有可能没有儿子的家庭想尽各种办法要得到一个儿子,架桥、背孩子、B超选择性流产、产后性别选择,同时逃避计划生育手术。并通过架桥、背孩子等使性别选择在上正当化。第九,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实践困难。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各项措施在M寨的环境来看,利益导向机制刺激作用对依靠子女养老当地村民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解决养老问题、改善双女户的生活,这既是对计划生育户的直接的帮助,也可以起到一种示范作用,是相对直接的。而提高住院分娩率在当地的自有的医疗体系和观念下还需要在经济上和观念上进行考虑才有可能实施,进而降低溺弃婴的比例。而已经显现的男性择偶难引起当地村民的重视,期望在未来能够对改善性别偏好发挥作用。而通过城市化把寨子中的人从熟人社会和现有的继续体系中解脱出来,就目前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关键词】:出生人口性别比性别偏好生育转变少数民族
【论文提纲】:摘要2-4ABSTRACT4-12第一章导论12-21第一节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2-14一、理论意义12-13二、现实意义13-14第二节文献综述14-21一、生育水平下降中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14-16二、性别偏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偏高的根源16-18三、研究方法综述18-19四、对现有研究的进一步拓展19-21第二章研究理论与方法21-41第一节理论回顾21-27一、费孝通《生育制度》中功能论的分析21-23二、趋同的压力推动了对男孩的追求-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的分析23-24三、生育的场域与惯习-依据布迪厄实践论的研究24-26四、评述26-27第二节基本理论与分析框架27-33一、马文·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及其对人口变动的分析27-29二、突变式的中国的人口转变与人口再生产方式的改变29-31三、文化唯物论视角下的性别偏好基天职析框架31-33第三节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33-41一、资料来源33-37二、主要研究方法37-38三、研究重点与难点38四、主要研究内容38-41第三章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状况分析41-56第一节基本状况41-46一、部分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状况41-43二、Q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历史与现状43-46第二节性别偏好的孩次性别递进情况46-55一、孩次性别递进性别比的国际比较46-48二、汉族与少数民族孩次性别递进状况变化分析48-51三、苗族孩次性别递进分析51-52四、汉族与苗族纯男户和纯女户递进生育性别比历史变化分析52-55本章小结55-56第四章基层数据天生|教育论文网|机制分析56-70第一节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低龄组漏报情况分析56-63一、两次普查间同一年龄组人数的差异率分析56-60二、两次普查间性别比比较60-62三、小结62-63第二节以村寨调查计生档案资料的核实看人口数据的产生过程分析63-69一、数据核查方案设计与实施63-64二、村级资料—选择性漏报与误报64-66三、乡级数据—无奈的"加工"66-69四、计生登记、户口登记与人口普查69本章小结69-70第五章M寨基本情况与性别偏好判定70-81第一节村寨基本情况70-74一、A县70-71二、P镇71三、M寨71-74第二节M寨人口状况与性别偏好分析74-80一、人口年龄结构74-75二、0-14岁现存儿童情况75三、从存活子女情况判定性别偏好75-80本章小结80-81第六章基础结构、性别需求与突变式的人口转变81-101第一节生计方式与经济水平决定了男性的主导地位81-90一、生计方式与家庭收入来源81-86二、社会性别劳动分工86-90第二节生育水平的下降是在外部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强制之下发生的90-99一、生育转变过程91-94二、计划生育与生育水平的数量下降94-99第三节相对封闭的环境没有带来改变性别需求的契机99-100一、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三通时间晚99二、教育水平与语言障碍阻碍了外来知识的流入99-100本章小结100-101第七章家庭经济、继续方式、舆论与性别偏好—结构与上层建筑中的影响因素101-129第一节财产继续、养老与性别偏好102-114一、儿子的继续、分家与养老102-105二、女儿的继续105-106三、无子户或未婚者的财产继续与养老106-110四、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父系家族继续110-112五、家族继续的负面影响刺激了对儿子的需求112-114第二节嫁女与娶妻的成本对比—经济角度的思考114-118一、"无法无天"的嫁妆114-115二、出客时间—来自嫁妆的压力115-117三、变通117-118第三节"男主女客"的性别定位与日常往来—亲属关系格式|教育论文范文|118-123一女儿与外家-"客"的身份与"忌锅忌灶"118-121二娘与女儿家-做客似的小住121-123第四节儿子、女儿的意义与生育意愿123-128一、一儿一女的生育意愿-家庭人口的简单再生产123-125二、儿子的身份与成人"成人"的压力-舆论的影响分析125-128本章小结128-129第八章性别选择途径-性别偏好的实现129-144第一节求子的策略:求祖宗:搭桥、背孩子129-134一、架桥、敬桥、修桥129-133二、背孩子133-134第二节丢"卒"保"车":选择性人工流产、溺弃与收养134-143一、选择性人工流产134-135二、溺弃婴135-138三、收养138-139四、双管齐下与多管齐下139-141五、舆论压力的缺失—对"活动"的态度141-143本章小结143-144第九章破"局"之举—降低性别偏好的举措与效果144-160第一节住院分娩与接生婆接生145-147一、接生婆在寨子接生145-146二、对住院分娩的态度146-147第二节利益导向与女儿养老147-153一、利益导向机制147-149二、纯女户家庭的养老情况149-153第三节人口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及影响153-155一、外出打工是为了赚钱回家盖房153二、外出工作的人的家在村里153-155第四节择偶难促进性别偏好的改变155-159一、后果教育:对偏好后果的担忧155-156二、通婚圈156-158三、未婚者状况158-159本章小结159-160第十章主要结论、可能贡献与不足及若干研究议题160-164第一节主要结论160-162第二节可能贡献、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62-164参考文献164-177致谢177-1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