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型教师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4696 浏览:171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专业化问题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一是理智取向、二是实践—反思取向、三是生态取向。研究表明,实践—反思取向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路径。目前,反思型教师教育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因此,把教师培养成反思型教师就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和关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北美大陆的反思型教师教育运动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地研究反思型教师的特质、反思型教师观,分析国外反思型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归纳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的范式和路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文由引言和正文六章组成。引言主要先容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文章的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文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正文的写作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从知识观与教育改革、教师观与教师教育模式转变、教师专业化运动与教师行动研究、心理学的突破与发展、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兴起等五个方面对反思型教师教育运动的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述。第二章对反思的内涵、特征,反思的基本要素和标准,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先容了杜威、萧恩、汉德和莱沃斯的关于反思型教师的观点及主要贡献。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反思型教师教育的五种价值取向,归纳总结了反思型教师教育的五种模式,并对反思型教师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本章还重点先容了两个实践案例:一个是美国米尔斯学院的用案例法培养教师反思的经验;二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运用方法课程,提升职前教师的反思与探究能力做法。第四章分析了教师生涯发展理论与教师反思的关系,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在职教师反思长大的历程。从反思型教师自身来说,重点分析了布鲁克菲尔德、康内利和克兰迪宁的关于教师反思的路径和方法。从外部来说,探讨了如何营造反思型教师长大的文化氛围。第五章对反思型教师进行了哲学思考。教师为什么反思?如何理解反思?反思的价值及如何评价?同时辩证地分析了反思型教师的利弊得失。最后,探讨了反思型教师如何实现自我超越。第六章通过对国外反思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四点启示:一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实现;二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拓展新思路。在对关于教师反思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反思型教师教育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提升教育理念,培养反思意识;二是发展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能力;三是以行动研究为基础,拓宽反思途径;四是营造交流氛围,促进反思合作。【关键词】:教师教育反思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教育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2引言12-19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14二、研究的现状综述14-15三、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15-17四、研究的方法17-19(一)资料的收集17(二)资料的分析研究17-19第一章反思型教师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19-47一、知识转型促进教育改革19-27(一)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知识转型20-25(二)显性知识、沉默知识与教育改革25-27二、教育改革呼唤着反思型教师、催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27-29(一)技术理性教师观与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28(二)反思型教师观与反思型教师教育28-29三、教师专业化运动和教师行动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29-34(一)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着反思型教师运动的产生29-31(二)行动研究为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做了前期方法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工作31-34四、心理学的发展为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提供了心理学背景34-38(一)学习理论的演进34-35(二)建构主义对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所带来的影响35-37(三)建构主义教学与反思型教师37-38五、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有力地促进了反思向纵深发展38-47(一)批判理论及其主要观点38-40(二)批判理论对反思型教师的影响40-41(三)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41-42(四)后现代主义与反思型教师42-47第二章反思及反思型教师的理论建构47-73一、反思内涵47-48(一)将“反思”理解为内省,是一种元熟悉的过程47(二)将“反思”看做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47-48(三)反思性思维的明显特征48二、反思的基本要素和标准48-52(一)反思的基本要素48-51(二)反思的基本标准51-52三、反思性教学52-61(一)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52-56(二)萧恩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发展56-61四、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及应用61-73(一)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61-68(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来源及应用68-73第三章反思型教师与职前培养73-102一、教学反思的五种价值取向73-75(一)学术取向73(二)社会效能价值取向73-74(三)发展主义价值取向74(四)社会重构主义者价值取向74-75(五)一般性反思取向75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75-83(一)反思型教师教育五种模式76-81(二)反思型教师认知发展水平分析81-83三、教师教育实践案例一:用案例法培养教师反思83-92(一)用案例探讨案例方法84-87(二)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87-91(三)需要留意的一些问题91-92四、教师教育实践案例二:运用方法课程,提升职前教师的反思与探究能力92-102(一)方法课程开发的五个阶段93-100(二)课程设计的分析和评价100-102第四章反思型教师与在职培训102-128一、教师生涯发展理论102-108(一)傅乐教师生涯关注阶段论102-103(二)卡茨的教师生涯规划时期论103(三)伯顿的教师生涯发展阶段论103-104(四)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104-105(五)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105-106(六)伯林纳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106-108二、反思型教师长大的路径分析108-118(一)布鲁克菲尔德的反思型教师长大的四种途径108-112(二)康内利和克兰迪宁的反思型教师长大模式112-118三、营造反思型教师长大的文化氛围118-128(一)反思文化的障碍119-122(二)建立符合反思文化的奖励机制122-123(三)学校领导要为教师打开一片自由的反思空间123-125(四)教师管理者的率先垂范125-126(五)教师要勇于做一名反思的介入者126-128第五章对反思型教师的哲学思考128-143一、关于反思的反思128-132(一)对反思本质的追问128-131(二)反思的价值及如何评价131-132二、反思型教师所承担的风险132-137(一)政治和文化的风险132-134(二)方法论的风险134(三)失去自我认同的风险134-136(四)陷入孤独的风险136-137三、超越“反思型教师”137-143(一)教师的实践聪明137-138(二)反思的公道性与合情性138-143第六章国外反思型教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143-166一、国外反思型教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43-145(一)重视教师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实现143(二)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143-144(三)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教师、学生的反思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44(四)重视和加强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拓展新思路144-145二、对我国反思性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145-160(一)关于反思型教师的问卷调查146(二)分析与结果146-155(三)发现与总结155-160三、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建议及策略160-166(一)提升教育理念,培养反思意识160-161(二)发展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能力161-162(三)以行动研究为基础,拓宽反思途径162-164(四)营造交流氛围,促进反思合作164-166结论166-168参考文献168-175附录175-178后记178-179在学期间公然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1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