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5977 浏览:20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在党的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任务。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题研究较少。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它不但是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实践方面,它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就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积极践行,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指和泛指两个层面的含义,特指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泛指则为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传导者、信息、媒介、受众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运行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根本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推进的历程可以分为新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期,和艾思奇是最为突出的代表。这几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鉴戒。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带来了严峻挑战,使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更为迫切。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由之路,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进展情况与成效不仅仅取决于这项工作本身,还受其他条件和因素的影响。辩证地分析这些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就、党在马克思大众化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宣传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党风方面的问题、不良学风的干扰是其制约因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针对制约因素制定有效对策,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时代性、实践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证,决定了这项工作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以协力论、灌输论、受众理论和群众路线理论为理论指导和理论鉴戒。具体而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第二,要正确理解“灌输”,坚持“灌输”的理念,改进灌输的方法。改进灌输的方法一是要研究受众,既要扩大受众范围又要突出重点人群,尊重受众地位和差异性;二是要创新手段,注重理论表述的通俗化,实现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实现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并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三是要拓展平台,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平台建设。第三,从路线、机制、人才方面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长效宣传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督评机制和反馈机制,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第四,关注现实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取得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应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3导论13-24一、研究的缘起13-14二、研究的意义14-15三、研究现状及其述评15-21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1-24第一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相关理论问题24-46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24-35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24-28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28-31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31-35第二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理论分析35-46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35-37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分析及运行机理37-40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0-46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回顾及其经验鉴戒46-65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推进的历史简述46-56一、新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46-48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48-50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0-52四、和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代表52-56第二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鉴戒56-65一、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56-58二、要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8-59三、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普及59-65第三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65-81第一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背景解析65-72一、经济全球化背景分析65-67二、国情分析67-69三、党情分析69-71四、民情分析71-72第二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72-81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72-75二、这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由之路75-77三、这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77-81第四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81-100第一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81-91一、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吸引力81-88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88-90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就90-91第二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91-100一、价值多元化的冲击91-93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93-94三、宣传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94-96四、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96-98五、不良学风的干扰及专题研究的薄弱98-100第五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建议的几点思考100-148第一节全面熟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及其取得的成就100-106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点100-103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取得可喜成果103-106第二节深化熟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鉴戒106-115一、协力论107-108二、灌输论108-112三、受众理论112-114四、群众路线理论114-115第三节进一步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条件|教育论文网|115-121一、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115-117二、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117-121第四节“灌输”的变与不变121-131一、要澄清在“灌输”上的熟悉误区121-122二、坚持灌输的理念122-124三、改进灌输的方法124-131第五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131-143一、路线保障132-136二、机制保障136-140三、人才保障140-143第六节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理论说服力143-148一、关注民生143-144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44-145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果断消除腐败145-148参考文献148-158后记158-15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