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村社会变迁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6957 浏览:1283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社会变迁是当代社会学研究中最为重要、最具挑战性的主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快速变迁。目前,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是我国社会学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80左右的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南部,其中绝大部分从事农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维吾尔族社会已进入了现代社会。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推广,维吾尔族村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关系中有了相应的变化。居住在“沙漠绿洲”中的维吾尔族村民如何生活?他们怎样建构自己的社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维吾尔族村落带来如何变迁?他们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维吾尔族社会变迁的动力是什么等问题便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目的在于尽力去了解什么正在变迁,怎样变,变迁的未来趋势如何?在社会学研究中,每个研究者总会面临着选择调查点的问题。本文是对一个维吾尔族村落社会变迁的研究。调查地点是新疆南部新和县一个维吾尔族村庄社区。该村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内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小麦和玉米是主要消费作物。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目前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本研究中采用社会学研究中的社区与社会变迁两个概念,重点论述这个村庄社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变迁的未来趋势以及文化的适应过程。这将为熟悉维吾尔族村落社会变迁及其文化的适应过程提供具有类型意义的研究资料。本文由七章组成,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是本论文的“导论”。这部分先容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调查区域与调查点的选择理由、村落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研究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视角、研究的时间维度与研究方法、基本研究假设等内容。第二章描述了地理和历史坐标下的维村。其中主要描述了村落所在县的自然环境、村落所在县与村落的历史沿革、人口的变化、家庭规模与家庭功能的变化、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第三章论述了村民的经济生活。这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主要论述了土地政策的沿革、农田与水利建设、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特色产业、增收与税费改革——让“苜蓿”生长起来等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维村社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变迁与村民的适应过程。第四章讲述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其中包括饮食、衣饰|教育论文范文|、房屋结构与空间建构、交通工具等主要内容。主要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抗震安居房政策及其对村民居住环境的影响。第五章论述了宗教文化与社会整合,其中包括伊斯兰教与村民生活、清真寺与维吾尔社会、宗教人士——伊玛目与维吾尔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论述了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传统社会的功能,维吾尔族宗教文化正在面临的实际问题,宗教职员和清真寺在维吾尔族社会的作用。第六章论述了人生礼节与节庆,其中包括举行生日仪式的出现、命名礼、摇篮礼、割礼、绾发礼、婚礼、葬礼、节庆等八个主要内容,主要论述了现代化背景下的人生礼节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第七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其中主要从维村社会变迁的特征、政策建议和展望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了维村社会的变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通过以上各章的分析和论述,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维村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维村文化也处在不断变化与适应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维村村民不断调整自身文化来适应新的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村村民将会从传统文化中形成新的策略来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关键词】:维吾尔族村庄社区社会变迁机械化技术推广
【论文提纲】:摘要2-5ABSTRACT5-12第一章导论12-31第一节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2-13第二节调查区域与调查点的选择13-16一、调查区域的选择13-15二、调查点的选择15-16第三节文献回顾16-21一、相关研究成果16-17二、维吾尔社会的相关研究17-21(一)国内的研究17-20(二)国外的研究20-21第四节理论分析和研究视角21-26一、社区研究法21-23二、社会变迁23-26第五节时间维度与研究方法26-30一、时间维度26二、资料收集的方法26-29三、资料分析的方法29-30第六节基本研究假设30-31第二章地理和历史坐标的维村31-99第一节村落所在县的自然环境31-43一、位置与面积31-32二、地形地貌32-33三、天气33-37四、土地资源37-38五、水资源38-40六、矿产资源40七、地名40-41八、文物古迹41-43第二节村落的历史沿革43-58一、维吾尔族族源43-52二、行政区划52-58(一)从古代到民国52-53(二)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53-55(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55-58第三节人口与家庭58-88一、新和县人口的变化58-66二、家庭66-88(一)家庭的结构66-68(二)家庭关系68-76(三)家庭功能76-82(四)家庭内部事务的决策与分工82-86(五)财产继续86-88第四节现代学校教育88-99一、解放前的教育状况88-91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91-99第三章村民的经济生活99-159第一节土地政策的沿革99-116一、解放前维吾尔社会土地占有与地租形式99-103二、土地改革运动103-107三、从互助组到合作社107-109四、人民公社时期109-113五、改革以来的土地政策113-116第二节农田与水利建设116-120一、农田基本建设116-117二、水利工程117-120第三节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120-150一、生产工具的现代化120-126二、技术推广与农作物的调整126-143(一)棉花生产127-137(二)小麦生产137-141(三)玉米生产141-143三、肥料与农药的使用143-146四、耕作制度146-150第四节发展特色产业150-153第五节增收与税费改革——让"苜蓿"生长起来153-159第四章村民的物质生活159-173第一节饮食159-163一、面类为主的食品159-160二、肉食160-161三、蔬菜与水果161四、饮用水161-163五、盐163第二节衣饰|教育论文范文|163-165第三节房屋结构与空间建构165-171一、庭院美化165-166二、房屋结构166-167三、盖房中的社会关系167-168四、抗震安居工程168-171第四节交通工具171-173第五章宗教文化与社会整合173-197第一节伊斯兰教与村民生活173-184一、六大基本信条175-178二、五功178-184第二节清真寺与维吾尔社会184-188一、解放前清真寺的经济来源——瓦合甫地184-186二、清真寺与加玛艾提(信众群体)186-188第三节宗教职员——伊玛木与维吾尔社会188-197一、解放前的宗教职员与维吾尔社会189-193二、解放后的宗教职员与维吾尔社会193-197第六章人生礼节与节庆197-234第一节举行生日仪式的出现199第二节命名礼199-202第三节摇篮礼202-203第四节割礼203-204第五节绾发礼204-206第六节婚礼206-221一、婚姻年龄207-208二、择偶208-212三、聘媒求婚212-213四、议婚213-214五、婚礼214-217六、婚姻麦西莱甫217-219七、离婚219-220八、族际通婚220-221第七节葬礼221-229一、讣告222-223二、洗净223三、殡礼与公证223-226四、埋葬226-228五、乃孜尔(祭祀)228-229六、游坟229第八节节庆229-234一、诺鲁孜节230-231二、肉孜节231三、古尔邦节231-232四、娱乐232-234第七章结语234-246一、维村社会变迁的特征234-242二、政策建议242-244三、展望244-246参考文献246-25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51-253后记25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